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至高那難陀寺十七大班智達之顯明三信祈請文
恆念利眾悲心所造作,得勝斷證救護天之天,
緣起語令有情度脫者,如日宣說能仁稽首禮。
佛母密意離邊真實義,善以甚深緣起理明說,
依教明辨大乘中觀軌,龍樹菩薩足下我祈請。
其之心子善巧成就尊,達彼內外宗義大海岸,
持守龍典諸師頂奇寶,聖天佛子足下我祈請。
諸聖密意究竟緣起義,假有唯名甚深扼要處,
明辨已登殊勝成就地,佛護論師足下我祈請。
遮破實成事物諸生邊,承許正量共顯與外境,
創開此宗一切班智達,清辨論師足下我祈請。
僅有依此緣起之因緣,盡滅二邊明空中觀理,
善授深廣顯密圓滿道,顯明善說月稱我祈請。
希有最勝大悲心佛道,依彼深廣理論諸多門,
即於有福所化善說者,寂天佛子足下我祈請。
隨機創演二空中觀道,善辨中觀釋量諸理論,
闡揚佛陀聖教於雪域,靜命論師足下我祈請。
離邊中觀見及二止觀,同順顯密善釋修次第,
聖教無謬明示雪域中,蓮花戒師足下我祈請。
慈氏隨攝遍大乘經藏,善巧弘傳並示廣大道,
隨教辨示唯識之車軌,無著菩薩足下我祈請。
阿毘七論執持二空軌,有經唯識宗派善顯示,
普稱第二遍知大智者,世親菩薩足下我祈請。
為以事勢理示佛經論,善巧宣說諸多量理門,
施予智慧之眼量理師,陳那論師足下我祈請。
內外量理扼要皆通達,有經深廣諸道由理論,
令解最勝法理善授者,法稱論師足下我祈請。
無著兄弟所傳般若義,猶如遠離二邊中觀軌,
燃點顯明莊嚴論義炬,聖解脫軍論師我祈請。
得佛授記開演般若義,猶如慈尊怙主其教授,
明示三母般若聖教典,闍黎獅子賢足我祈請。
善攝萬藏律儀諸密義,隨順有部善說別解脫,
無謬善授堅穩勝智者,功德光前我今作祈請。
三學功德寶藏得自在,為令無垢律教恆弘揚,
善解廣大教義持戒師,戒師釋迦光前我祈請。
遍諸能仁言教深廣軌,顯明攝為三種士夫道,
傳流勝教雪域具恩者,尊者阿底峽前我祈請。
如是南贍莊嚴智者最,希有善說源流處諸尊,
堅固清淨意於其祈請,自續成熟解脫祈加持。
通達基法道理二諦義,次以四諦證輪迴還滅,
正量引生堅穩三寶信,安立解脫道根祈加持。
欲求止息苦集解脫者,出離心及欲度諸眾生,
遍布十方悲心為根本,加持修成任運菩提心。
極大車軌教典一切義,波羅蜜多金剛乘深處,
諸道扼要聞思而修持,易獲定解此心祈加持。
願能世世善得三學身,說證二教宣講及修持,
如斯持守以及令遍布,如諸軌師於教儘奉行。
一切集教皆由聞及思,講修如是渡日斷邪命,
諸賢成就大師極增長,令茲南贍大地恆莊嚴。
願依此趣顯密諸道地,二利任運一切種智位,
速急證得殊勝佛果位,利諸有情乃至虛空盡。
如是,導師世尊善示深廣等法理,由諸上述天竺先賢大德,對彼造作諸多無比善說,能令具慧士夫開啟慧眼。雖至今已近於(人年)二千五百五十年,然可供聞、思、修之論典仍未衰退,故念昔諸先賢善巧大師之恩惠,並生起不動搖信心,願能仿其行。近來,世界上科學及物質已臻於顛峰,且於極具喧擾世代之此刻,吾等身為世尊弟子,應於佛法生起見理信心,此極重要。故要以正直不偏黨之心,兼具懷疑且加以觀察,而去尋求正確理由,而後為起通達道理所生兼慧之信,故於前了知名稱遍揚之二勝六莊嚴、佛護論師及聖解脫軍等所造作的深廣完美著作是不可或缺的。故將原有二勝六莊嚴畫像,加畫剩餘深觀、廣行九位傳承上師,而成為十七那難陀大班智達之新唐卡。吾心誠欲於諸善巧士夫撰寫虔敬祈請文,亦由若干求法心切法友之殷誠勸請,且因吾於彼等善巧士夫諸善說,生起真誠勝解信,而撰此《至高那難陀寺十七大班智達祈請文能明三信》。修學諸智者善說,但才疏學淺之釋迦比丘丹津迦措,於上座部派導師圓寂後二千五百四十五年,亦即藏年勝生(六十年為一勝生)十七鐵蛇年十一月一日(西元二○○一年十二月十五日)於印度西馬加省崗惹市達蘭沙拉之大乘法林,圓滿完結。
此極珍貴之《至高那難陀寺十七大班智達祈請文》,是住於瑞士果杯遠丹和彩王拉母二家,起大法喜,發心虔誠恭印,願此功德令法王嘉瓦仁波切甚深心願任運成辨。
阿旺扎西 恭譯
《至高那難陀寺十七大班智達祈請文》略講
2015/10/31
尊者達賴喇嘛 講授
蔣揚仁欽 翻譯
現在尊者正在念十七班智達的祈願文。
可以這麼說,在印度、泰國等國度中,很多新世紀出生的這一代人,他們對現代教育裡面談到的有關心靈科學方面的內容,還有一些傳統宗義思想的內容,乃至於如何藉此去調伏內心,對這些方面內容有興趣的人是比較少的。對物理或者是外在物質,像機械、經濟上要如何獲得更大的發展等實用學科有興趣的人反而比較多,而對內心要如何調伏,透過什麼樣的方式使內心獲得寂靜,對這方面的內容有興趣的人卻少之又少。他們一談到內心的時候,就覺得說這是迷信,這個是宗教,都是迷信......所以在遇到外面世界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誘惑時,就會完全被各種物欲所吸引而忽略了內在的價值。因此,在當今這個五濁惡世的時候,佛弟子們更需要切實瞭解佛陀的教義,然後對佛法生起見理所生的堅定信心。
跟其他主流宗教信仰不同的是,佛自己都說要觀察他所說的話再來相信,這個是其他主流宗教信仰的導師沒有做到的。所以,既然佛已經給了我們這樣一個權利,我們就要好好享用它,好好地觀察佛所說的法。那這種的觀察不是像一般的知識學習般的只要去瞭解外在的事物,更重要的是要去觀察內心。只有反復地觀察和思維,才有辦法真正地去持教——持有佛陀留下來的教法,尤其是對這些那爛陀寺大學者們絞盡腦汁撰寫的完美的作品所要詮釋的內容,才有辦法真正的持教呀!
你們可能大部分都聽過了,也就是我平時常說的——在現代前沿科學裡面,有一種就是量子力學。它談到:無論任何的物理,都並非是由其自己的立足點上所成立的。因為每一個像是量子或是粒子還有基本粒子來講的話,它並沒有一個最細微的階段,這是找不到的。一般的原始的或者是基礎物理學家都認為必須要有一個絕對性的粒子以作為構成物理的基本。但是現在,在量子力學的理論指導下,通過粒子互相撞擊的方式慢慢又發現更細微的粒子......所以他們找不到一個最細微的粒子成為原子的立足點。這個和佛教中觀正見所說的透過觀察事物的施設義之後,無論怎麼樣去尋找都找不到的意涵是相同的,出發點是一樣的。所以中觀論師認為沒有任何一法的作用和性質是以自己的力量呈現、讓自己產生性質和作用的,完完全全是依賴意識所施設的“有”而已。在施設的抽象當中,才有辦法產生諸法的性質和作用。所以去觀察之後是找不到的,一切的性質和作用都在名言安立當下、名言的施設當中才有辦法產生,也就是唯有抽象化才有辦法產生作用和性質,這個是非常深奧的一種邏輯。這種尋找施設義之後找不到的論述,跟現代量子力學的論述是一樣的。但是量子力學家們在確立物質經分析解構後不存在基本之後,卻無法安立事物的存在,所以他們有不知所措的感覺。
因為我平常對量子學很有興趣嘛,所以去年在加爾各答,我與一位量子力學的教授見了面。他就談到這些所有外在的物理、物質並非有個立足點可以去證明他們的存在,那我們要怎麼說這些事物或理的存在呢?就是當有某一認為有物理存在——這顆心的人在的時候,這個物理或者這個物質才是存在的。當你不認同這個物質或物理是存在的時候,這個事物就隨之消失。這個和唯識派所說的“聚緣決定”是非常相似的。“聚緣決定”的論述就是說執境識在的時候,所執境也跟著在;所執境在的時候,執境識(能執識)也會跟著存在,故名“聚緣決定”,所緣和能緣是決定的。所緣能緣決定是同時的意思。所以,在這一點上和唯識派所說是如出一轍的。那這麼詳細的唯識、中觀見的論述以及量理學等,唯有在藏文裡面才有。雖然有漢傳佛教弘傳較早,但是漢文裡面並沒有做到這麼廣大和完整的量學還有唯識中觀差異的詮釋。
作為現在21世紀的佛教徒,最基本的一個精神就是不要馬上無條件的接受佛法所傳遞的教義,而是要作反復觀察。那一般的存在可分為兩者——現前分和隱蔽分,隱蔽分又可分為略隱蔽分和極隱蔽分。最關鍵的要點,是對略隱蔽分的存在,透過理由,再配合著自己日常生活的經驗,看能不能被自己日常生活的經驗所核實,進而去瞭解略隱蔽分。在此基礎上,再產生對極隱蔽分的相信。而現前分就是我們肉眼皆可看到的事實。所以對略隱蔽分的內容,像是無常、空性等,必須要好好地作觀察。當然這裡面也包括須彌山的內容,但我沒有辦法承許須彌山(尊者大笑)。
因為講到須彌山的這派論述,就說這個地球是正方形的,或者是扁的什麼等等。這個是不符合現量真相的。而且我們對比經論文之後,可以發現他在詮釋須彌山和地球時出現前後矛盾,所以這種論述本身就已經遠離了“三淨相”的條件。因此,如果你們還相信須彌山的話,我非常隨喜你們,但是我個人是不信的。這跟將自己的身、語、意,以及四洲和須彌山回向給上師以作供養的態度並不矛盾。其實這一偈頌文所說的——將自己的身語意及須彌四洲等回向供養給上師,用意就是將這世界上所存在的美好的,包括有主人的、無主人的所有美好的事物作供養。
所以,如果要瞭解佛教裡所說的極細微隱蔽分的內容的話,必須要有“三淨相”這個前提條件下來相信。而要確認這個三淨相的前提,首先必須對略隱蔽分的內容經過思擇確認。我有一位很好的印度朋友,他說這世間所有的情器都是造物主所創造的,那所有人都是造物主所創造出來的,那造物主幹嘛要去創造這種壞人呢?他問我這樣一個問題。那他是很真誠的問我,其實我也不知道怎麼回了。於是我半開玩笑的回答說:“既然造物主已經創造了淨土和地獄的話,那必須要派一些人到地獄裡面去呀,否則怎麼辦?”因為已經蓋了這個房子,你不能讓這個房子空了吧。既然地獄已經蓋好了,那地獄裡不能空空的,必須要派一些人過去呀!所以這個造物主需要去創造一些壞人。造物主就創造我們的自由意志——就是給人自由,讓自己去決定要去行善還是行惡。透過這種方式去投生到地獄。這樣才能達成創造地獄的目的,否則這個地獄就沒有意義了,不是嗎?不這樣解釋的話你要怎麼解釋?你要說這個地獄是無因而來的也不行嘛,必須是有因而來的啊!那造物主既然創造了,你又不能說造物主是因為無知而創造的,因為造物主是一切智慧的源泉嘛。
我們看佛經中說到地獄、天堂皆是真實存在的,這雖然不是可以通過細微很謹慎的邏輯來直接成立,但卻可由正理觀察佛說的略隱蔽法無謬,而去成立解脫、輪回的存在,進而確信地獄、天堂。所以我們要以客觀的態度,不要以先入為主的觀念,因為是佛說的、上師說的就馬上無條件相信;也不能說因為我父母親是佛教徒,所以佛教裡面所說的我都要相信,這樣也不是。一定要摒除這些偏頗的態度才是客觀、正住的態度。這種態度來自於懷疑,你最好一開始對所有的東西都保持一種疑心,不要馬上的相信。也不能有了疑心之後就懶惰不再觀察,有了疑心,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和精進,抱持一種尋根究底的精神來尋找真相為何。
就像《明義論》裡面也有說到,造論必須包括目的等四法,就是造這部論是有其需要、目的的,而目的又分暫時與究竟兩種。並且說到各章節內容間的關聯為何。這就是一部如法論典所應包含的四項要件——內容、目的、究竟目的,以及之間的關聯。那透過這個暫時的目的,究竟的目的,還有關聯所以才會去聞思修嘛。所以在《明義論》裡面有這麼明顯的說到。對佛法的教義,必須要生起這種見理所生的信心,所以在這個十七班智達祈請文的後跋裡面說到,“應於佛法生起見理信心,此極重要。故以正直不偏黨之心,兼具懷疑,且加以觀察而去尋求正確理由,而後為起通達道理所生兼慧之信,所以兼慧之信就是見理所生的信心。”
我們在這世界上有太多人為的災難,這些人為的災難並不是人們想要痛苦而去造作的。雖然每一個人都想要快樂,但這些災難還是產生了。最主要的根本是什麼呢?就是因為把自己看得太重了,因而完全忽略了他人的立場,災難就這樣產生了!所以如果能儘量為他人而著想,站在他人的立場去著想的話,哪怕是面對一隻昆蟲,只要具有這樣一個慈愛心,都能讓你保持溫暖。這樣的話,人為的災難就能夠自然的迎刃而解。我們幾乎每一天都會看到災難的、互相殺戮的新聞,要麼被搶,要麼被殺。甚至還有一些人認為說我是勇士,因為我殺了多少人......這是完全的邪見呀!這些人為的災難都是因為內心沒有調伏而產生的。如同《入行論》中說的,“若不以自樂,真實換他苦,莫論解脫樂,輪回亦無樂。”是指如果我們不放棄這種自我為中心的思想的話,不要說將來成佛了,就連輪回時都是痛苦的。如果我們願意改變我們的心態,站在別人立場去著想,不要把自己看太重的話,不止將來會獲得成佛的果位,就連輪回的時候都是快樂的、有意義的。
所以,成就自己離苦得樂的最好方式和工具,就是好好地愛他人,自他相換,把自己看輕一點,把他人看重一點,這樣的話自己會有更多衷心的朋友,真實的朋友,才可以獲得更多的幸福呀!如果只是在乎自己的感受的話,哪有朋友想和你真心的走在一起?你周遭只會剩些互相利用的酒肉朋友而已。像一隻狗來講的話,很容易生氣的這只狗也找不到朋友呀,孤單的一隻狗而已嘛。人也是如此,如果你不懂得尊重別人的話,你想要獲得幸福是太困難了。如果你把你的心交給他人,慢慢的,這不需要通過宗教來去核實這個人是否會幸福,現在的科學家也可以核實,把心交給他人的人是幸福的。
跋文中也說到:“而後為起通達道理所生兼慧之信,故于前了知名稱遍揚之二勝六莊嚴、佛護論師及聖解脫軍等所造作的深廣完美著作是不可或缺的。”之前南瞻部洲二勝六莊嚴的畫像裡面,並沒有佛護論師和聖解脫軍等,可是我們卻拜讀了他們的論著,而且他們的論著也是非常重要的。雖然有《俱舍論》等許多其他的論著,但是我們把他們編排在此的主要原因,是根據持有《般若經》深奧和廣大兩方面傳承,並且是中觀、量學體系的重要代表人物,從而重點祈請這十七位班智達。因此,跋文接著說到“佛護論師及聖解脫軍等所造作的深廣完美的著作是不可或缺的。故將原有二勝六莊嚴畫像,加畫剩餘深觀廣行九位傳承上師,而成為十七那難陀大班智達之新唐卡。吾心誠欲于諸善巧士夫撰寫虔敬祈請文,亦由若干求法心切法友之殷誠勸請,且因吾於彼等善巧士夫諸善說生起真誠勝解信而撰此《至高那難陀寺十七大班智達祈請文能明三信》。修學諸智者善說但才疏學淺之釋迦比丘丹津迦措於上座部派導師圓寂後二千五百四十五年,亦即藏年勝生(六十年為一勝生)十七鐵蛇年十一月一日(西元二○○一年十二月十五日)于印度西馬加省崗惹市達蘭色拉之大乘法林,圓滿完結。”
在這世界上,尤其是主流的宗教信仰裡面,很多的信徒他們最主要是以一種信心的方式堅持他們的宗教信仰的。但是佛教中,既然佛陀已經給予我們這樣一個特權,我們幹嘛要做下根隨信者,應該要做上根隨法者,隨理者。因為現在很多人誤會宗教信仰為迷信的主要原因,也在於很多信徒不經過理由思考,完全憑著一種信心堅持自己的教義嘛。尤其是在現代21世紀這個資訊發達的社會,更利於培育出更多的上根隨法者。因為海量的資信可以把我們的大腦發揮到極致的狀態。因此應該好好的將你大腦的理念打開,好好地去看,好好的去思維。以我們說有沒有須彌山這個問題來講的話,有些人還是堅持須彌山是存在的,如果須彌山是存在的,只是我們看不到的話,物體之所以有陰影是因為我們在須彌山的陰影下,所以我們透過須彌山的陰影我們可以乘涼。那與看不到須彌山,但卻可以在其陰影下乘涼這不是很矛盾嗎?因為須彌山這麼大我們居然看不到!
以前人類登陸到月亮的時候,我就把這個照片給一些格西拉看,格西拉說“這應該不是月亮,是須彌山的某一個山的角落吧?”所以佛教徒的學法方式真的是非常自由呀,他不是一種很狹窄的學法方式——你必須得相信,好像無條件的接受!不是這種一言堂的學習方式,他是自由發揮的一種方式。既然有那麼多的資源讓我們去學習,讓我們去思考,我們不去用它豈不可惜!龍樹菩薩針對佛所說的經論來去做區別:有些經論是如言可取的,有些經典是不能如言可取的。連龍樹菩薩自己都做了區別呀!
因為能讓我們獲得解脫和決定勝的空正見非常重要的緣故,所以龍樹菩薩才那麼謹慎的區分佛陀所說的經典呀。要不然的話幹嘛要這麼做呢?我講到沒有須彌山的時候你們會不會覺得說達賴喇嘛尊者是邪見者?這邊還說沒有(笑)!所以佛法真的很與眾不同。你們必須對大論典、大教典的學習是要絞盡腦汁來去學習。因為我們有這樣一個資源,這樣一個機會,那不是很重要嗎?那要把握這個機會絞盡腦汁的來好好學習呀!
我現在已經80歲了,而且比較容易累了,所以我沒辦法像以前一樣了。那再10年就90歲了,再10年的話就100歲了,那之後就差不多要走了。但是你們,新一代的你們要好好地負起責任。我們這一代遲早會走掉的,不要認為說,反正尊者在世,我們有一個心靈的寄託。不要這樣想呀,不要把所有的責任推在我身上呀,你們要懂得扛起責任呀!為了藏傳佛教能夠完美的、圓滿的傳承下去,所以你們是有責任的。所以我覺得那爛陀寺所留傳下來的精神是永遠不可被忘卻的精神。
現在念《十七大班智達顯明三信祈請文》。
“佛母密意離邊真實義,善以甚深緣起理明說。依教明辨大乘中觀軌,龍樹菩薩足下我祈請。”
龍樹的著作我們現在還可以拜讀到,所以好好的去學習。
“其之心子善巧成就尊,達彼內外宗義大海岸。持守龍典諸師頂奇寶,聖天佛子足下我祈請。”
聖天菩薩所著作的《四百論》我們也可以拜讀到,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經典。像龍樹菩薩也著作了有關咒乘的像五次第的解釋《五次第論》,聖天也著作了《攝行論》,不要說這部典籍很重要而已,不應該這樣想。而是要自己去讀、去學習才知道它的重要性。
“諸聖密意究竟緣起義,假有唯名甚深扼要處。明辨已登殊勝成就地,佛護論師足下我祈請。”
佛護論師也著作了《中論佛護釋》,雖然篇幅並不是很長,但是簡明扼要,是一部不可思議的典籍。這是我們可以學習到的。
“遮破實成事物諸生邊,承許正量共顯與外境。創開此宗一切班智達,清辨論師足下我祈請。”
對龍樹《中論》的解釋分很多種,其中一部是清辨論師所著的《般若燈論》。如果我們只是透過佛護論師的著作來瞭解《中論》的話,說不定因為沒有競爭,沒有挑戰的關係,我們可能會覺得就是如此而已。但是因為有清辨論師的《般若燈論》去反駁了佛護論師的《佛護論》,所以我們從此才可以知道兩者的分歧在哪裡,才能夠更深入的瞭解《佛護論》的真實意趣為何。這是透過互相的挑戰才有辦法讓內涵更為突顯、清晰的。
達倉譯師他也曾對宗喀巴大師做出反駁,但是他在下半輩子又看到了宗喀巴大師的不可思議的著作,於是之後又讚美了宗喀巴大師。這個是歷史上都有記載的。而且他在批評宗大師的時候,甚至還曾經說到“那個安多的小孩子,小屁孩!”但是透過他們這種反駁,他們這種非常客觀的這個做法,反而讓後人更認知宗大師論著的精髓所在。真的是只有英雄才會重英雄,英雄識英雄呀,或者“智者識智者”。如果沒有和其他大師作對比的話,只是透過宗大師的著作,我們會覺得說宗大師真的是所說的非常好而已,最多就到這個境界而已。但是透過了比對之後,那是不一樣了。你才可以說知道真正的更深層的內容為何。所以透過這樣一個對比我們才可以知道說宗大師的著作與之前先賢大師的大學者不一致的地方,宗大師把它視為重點,刻意對其作更明顯的解釋。所以這種詮釋方式是與眾不同的。他不會說在難的地方把它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而已,反而是在更難的地方,願意花更長的篇幅作更明晰的解釋。清辨論師他自己所著作的有關中觀的論典是《中觀心論》,這個的自釋是《思擇燃論》,這兩部論典也受到宗大師極大的讚美。清辨論師確實是一位大學者,這是毋庸置疑的。
“僅有依此緣起之因緣,盡滅二邊明空中觀理。善授深廣顯密圓滿道,顯明善說月稱我祈請。”
月稱菩薩著作了《中論》內意的解釋--《入中論》。句義的解釋《顯句論》,以及《四百論》的解釋《四百論疏》。這些的典籍真是不可思議呀!不應該只是把它放在佛龕裡面,而是要拿下來好好地閱讀學習。那以密乘來講的話,月稱菩薩又著作了關於密集金剛的論著《明義論》。
“稀有最勝大悲心佛道,依彼深廣理論諸多門。即於有福所化善說者,寂天佛子足下我祈請。”
寂天菩薩所著作的《學集論》——在《學集論》裡面沒有的,在《入菩薩行論》裡面可以看到;《入菩薩行論》裡面沒有的,在《學集論》裡面可以看到。所以《學集論》和《入行論》這兩者要互相搭配著學習,這樣才能對大乘的佛子的行儀更加的瞭解。昆敦喇嘛仁波切·丹增葛增有這樣說過,在八世紀的時候,寂天著作了《入菩薩行論》,從那時候起一直到現在,在自他相換的口訣裡面沒有比《入行論》更好的口訣了。真的是如此,真的是不可思議的一部典籍。
“隨機創演二空中觀道,善辨中觀釋量諸理論。闡揚佛陀聖教於雪域,靜命論師足下我祈請。”
靜命論師又稱寂護論師,隨瑜伽行自續派的中觀論師。印度歷史學家說到了寂護論師到藏地的時候大概80度歲,在藏地待了10幾年之後大概90多歲的時候圓寂了。我有一位印度的朋友,他說你們西藏人說寂護論師活了幾百年,這個歷史真的一點考察的根據都沒有。我覺得現在在桑耶寺仍然保存著寂護論師的一塊下巴骨頭,如果你們可以透過儀器來觀察的話,所有的謠言都不攻自破了。那至於導師釋迦牟尼佛什麼時候來到世間,有不同的說法,有說3000年前,有說2600年前,那如果能夠針對佛陀真正的舍利子,以尊敬的態度來去做研究觀察的話,才會獲得正確的答案呀。否則好像我們太謙虛了,有些人說3000年前,有些人說2600年前,有些人說2500年前,有些人說2400年前,我自己本身並不是很清楚,這樣的話你不覺得這個答案太落伍了嗎?寂護論師(靜命論師)對我們藏人來講的話有極大的恩惠的。赤松德贊本身也是一位真的非常聰明的學者,那他們從松贊干布一直延續下來。赤松德贊的時候,其實那時候漢地的佛法是非常的興盛的。像大昭寺的這尊世尊的像也是從漢地迎請過來的嘛。雖然佛法當時也不能說不興盛,但是赤松德贊法王他堅持必須要從印度迎請一位大學者,而且大家公認的大學者來到藏地,這樣才能使藏傳佛教興盛,他有非常深遠的眼光。在他的堅持下迎請了寂護論師到了藏地,奠定了藏傳佛教的基礎,才開始形成了西藏人自己的僧人。那為了淨除障礙,非人的障礙而迎請了蓮花生大師,所以寂護(靜命)、藏王、蓮花這三尊真的對我們藏人有無比的恩惠呀!真正的藏傳佛教的講授和修持還有法義等,最主要都是來自於寂護論師,又稱靜命論師。
有位印度的大師,大概在1930年代到了藏地,叫讓忽桑吉,他寫過一個自傳,在這個自傳裡面我們可以看到這樣描述:“寂護論師(或稱靜命論師)將藏傳佛教的基礎奠定起來,可是在西藏寺院裡面,只看到蓮花生大師的像,卻看不到寂護論師的像,這到底怎麼一回事?”他的疑問真的是很符合實際的狀況呀。我覺得他問得非常好。大譯師他說到這三尊的時候的順序是靜命先,然後再蓮花生,之後再藏王,但是我們現在普遍的說法多是藏王先,之後再蓮花生,之後才是靜命,其實這個次序應該是錯誤的。所以常說“堪、洛、卻”,堪就是指的靜命,洛是蓮花,卻是法王赤松德贊。靜命論師在建立了桑耶寺之後在裡面有不同的學系,不同的學系我們稱為“洲”,針對于咒師來講的話是白衣咒師洲,白衣居士洲,分不同的這些區域。那時候有漢傳佛教的這些和尚來到藏地弘揚佛法,因此為他們設了一個叫“不動靜慮洲”。所以靜命論師確實對我們藏人有不可思議的恩惠,這個我們必須要感恩。那時候又沒有汽車又沒有飛機,只有馬、驢、犛牛,慢慢慢慢的顛簸的來到藏地,而且他還是80歲的老人,而且他已經習慣了印度酷熱的生活,突然來到非常嚴寒的地方也不簡單啊!而且在印度的食物有各種各樣有咖喱的那麼美味的印度餐,但是他卻要放棄,去吃西藏的這種冷清清的糌粑粉而已。真的呀,光是這樣想的話,也覺得真的要從心深處去感恩他老人家。那時候靜命論師來到藏地之後,堅持西藏人必須要以自己的語言——藏文來去學習佛教,你們不應該先學梵文再來學習佛教,不需要這樣,為了廣大的利益,你們自己要把所有的佛法的教典翻成自己的語言,他那時候非常堅持這個翻譯的工程。所以才有今天的藏傳佛教呀!靜命論師著作了《中觀莊嚴論》有關中觀的部分,在量學上寫了《真如量論》,這是不可思議非常厚的一本很難懂的量學論典。
“離邊中觀見及二止觀,同順顯密善釋修次第。聖教無謬明示雪域中,蓮花戒師足下我祈請。”
那現在講的是蓮花戒大師,也就是寂護論師的弟子,也就是他心子。之後就是不動靜慮州裡面的慢慢有一派中國和尚認為說不需要聞思,只要修。當時寂護論師有預言到在不動靜慮州裡面將來可能會產生一派的支那和尚認為不需要聞思只要修而已,那時候如果你們遇到災難或者困難障礙的話,你們要請我的學生蓮花戒來到藏地,來去祛除障礙。於是,確實有這麼一派的支那和尚提出這麼一個不需要聞思的思想,於是藏王就迎請了蓮花戒來到藏地。他也寫了兩本更厚的他的上師寂護論師所著作的《真如量論》的解釋。而且和支那和尚辯論的緣故,又寫下了《修次上篇》、《修次中篇》、《修次下篇》。或者是《修次初篇》、《修次中篇》、《修次後篇》。修次三篇,這是我們現在也可以閱讀到的。
“慈氏隨攝遍大乘經藏,善巧弘傳並示廣大道。隨教辨示唯識之車軌,無著菩薩足下我祈請。”
像無著菩薩所著作的《瑜伽師地論》,這個也是我們可以看到的。至於慈氏五論,慈氏到底是以菩薩相還是人相這個有爭議,在這個《善說了義不了義經》裡面有說到了圓測大師所著作的《解深密經》注釋裡面有說到了慈氏是因為有母親稱為慈母所生的孩子的緣故,而稱為慈子。如果是在兜率天的話就不是由慈母所生的,是化生的,但是這裡所說由慈母所生故稱慈子而稱慈尊的話,那應該是人。那無論他是人身的慈尊也好,兜率天的慈尊也好,那是叫慈尊是沒有質疑的。而且他的著作也是不可思議的。我們可以看到《寶性論》(《究竟一乘寶性論》),還有慈氏五論,我們藏區拜讀的時候確實是非常學問的一位。無著菩薩解釋的論著裡面,和無著菩薩有關的就是《現觀莊嚴論》這一部論著,雖然由慈尊所寫的,但是由無著菩薩所迎到這世間的,這是我們學習大教典的主要內容之一,這是非常重要的。
“阿毗七論執持二空軌,有經唯識宗派善顯示。普稱第二遍知大智者,世親菩薩足下我祈請。”
那接下來就講了世親菩薩。像二十頌、三十頌等,無論在任何佛教的國家都非常重視這些阿毗達摩論典,最主要是由世親菩薩所流傳下來的。
“為以事勢理示佛經論,善巧宣說諸多量理門。施予智慧之眼量理師,陳那論師足下我祈請。”
陳那菩薩所寫像是《正因門論》,聽說這個量學的經典裡面,只有《正因門論》有翻譯以外,其他像《釋量論》等都沒有翻譯,而是由之後的法尊法師翻譯而已。但是在藏文裡面早有了這些量學的大教典。量學的這個學習不是只有藏人才重視的,其實在那爛陀寺早就非常重視了。這個是我們要好好的幫他保留下來,流傳下去的。
“內外量理扼要皆通達,有經深廣諸道由理論。令解最勝法理善授者,法稱論師足下我祈請。”
有說到了《量學七論》或稱《量學七部》,這個是法稱菩薩非常著名的著作。也都翻成了藏文。如果你不看這些經典的話,真的有點辜負以前大譯師他們的努力呀!我們真應該感到羞愧才對呀!他們那麼努力地翻譯,我們卻沒有好好去享受我們祖先所留下來的文化遺產。在過去上千年間,《甘珠爾》和《丹珠爾》300多本,每一本都非常厚的解釋,真的在其他語言應該都沒有吧,只有藏文才有。如果我們西藏人,西藏大師對於過去的100多本的佛陀的經典和佛教大師所說的200多本的論典,所做的西藏人自己的注釋,這樣總共總結起來的話,我們雖然沒有做過研究,大概有一萬多本呀。像是薩迦班智達所著作的《正理藏論》也是非常的不可思議,也是非常著名的量學著作。
“無著兄弟所傳般若義,猶如遠離二邊中觀軌。燃點顯明莊嚴論義炬,聖解脫軍論師我祈請。”
你們能夠背《明義論》的人請舉手。就是由聖解脫軍所著作的。以前我在某個寺院問的時候,那時候有很多人舉手喲,大概有20多,我說你們比我還強,我至少還沒背。我是有背《現觀莊嚴論》有背《俱舍論》呀,那《釋量論》有部分的背過,但是《明義論》我沒有背。所以我今天想問問看,你們在場的有沒有比我強的。《明義論》裡面說到了,你還少了一句話,那句話叫啥?這句話的要表達的是說:雖然《現觀莊嚴論》是以中觀的思想為主,但是自己對唯識的思想非常感興趣,所以我以唯識的思想來去引導《現觀莊嚴論》所要詮釋的內容。那聖解脫軍認為世親菩薩這樣的引導方式是不行的,必須要將《現觀莊嚴論》這樣一種解釋的方式以中觀的思想來去解讀。所以聖解脫軍也反駁了自己的老師——世親上師。所以那爛陀寺這些大師們,看他們的作為,哪怕是自己的上師的著作,但是因為世親菩薩將《現觀莊嚴論》以唯識的思想來做解讀的緣故,他覺得說這是不合適的。能夠以尊敬的心來反駁世親菩薩也就是自己的上師的這種作為,這是非常客觀的學者的做法呀。像《解深密經》來講的話,也是佛親口說的經典呀,但是那爛陀寺的一些中觀的大論師認為說這是並非如言可取的而去反駁。從這個跡象我們就可以知道說那爛陀寺這些大論師們他們真的是隨法隨理的這些大學者們。
“得佛授記開演般若義,猶如慈尊怙主其教授。明示三母般若聖教典,闍黎獅子賢足我祈請。”
許多祖師都有撰寫《般若經》與《現觀》的論著,像聖解脫軍有著作了《二萬五千般若光論》,獅子賢有著作了《八千頌廣釋》,這些的典籍我們都有去學習。也很重要。
“善攝萬藏律儀諸密義,隨順有部善說別解脫。無謬善授堅穩勝智者,功德光前我今作祈請。”
曾經有個人這樣和我說過,在翻《律根本經》的時候,可能那個翻譯並不是翻得很好,如果能像巴蓸這樣的大譯師來翻譯的話那肯定會和今天不一樣。
“三學功德寶藏得自在,為令無垢律教恒弘揚。善解廣大教義持戒師,戒師釋迦光前我祈請。遍諸能仁言教深廣軌,顯明攝為三種士夫道。傳流勝教雪域具恩者,尊者阿底峽前我祈請。如是南贍莊嚴智者最,稀有善說源流處諸尊。堅固清淨意於其祈請,自續成熟解脫祈加持。”
剛剛我不是說到十教授的體性嗎?就是把所有的佛法教義的扼要融合為一起而生起通達,所以在此說到“通達基法道理二諦義,次以四諦證輪回還滅。正量引生堅穩三寶信,安立解脫道根祈加持。”首先先從二諦義來建立諸宗教義的根本,外道他們也說到二諦,佛教的四派各派的論師也說到他們二諦的論述。那我們必須要瞭解到這些不同的派別他們是怎麼說的,之間的差異在哪裡——唯識派他們是怎麼講勝義諦,怎麼講世俗諦的;同樣的,中觀師是怎麼講勝義諦,還有世俗諦的。那最主要的是空性並不是飄在天空上的,或僅是很珍重地以金字刻下來的一套理論,而是為了斷除業和煩惱,業和煩惱滅故稱之為解脫——業煩惱非實,入空戲論滅。
我認識一位元專門研究觀察那些抑鬱症患者的科學家,他現在已經97歲了,叫艾瑞班克。他就說,一個人在生氣的時候,在他所看到的生氣、討厭的意象當中,有90%以上是內心反射出來的一種假像而已。這個與非理作意所產生的與實際情況不吻合的假像現起的說法是一模一樣的,這個就是戲論呀,實執戲論所產生的幻象。這與《中論》的第二十三品裡面所說的“業煩惱非實”的這句話是一樣的。所以非實的這個非理作意它會隨著真實執著而去添增所要緣取的事物的好或壞,從而誇大其詞。所以空性的這種思維並不是飄在天空和自己毫不相干不接地氣的。而是為了對治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會產生許多種煩惱。因為要對治自己的不想要的煩惱,所以必須修學空性,唯有空性來去斷除煩惱。既然非理作意是來自於實執,那麼,如果能夠徹底的斷除實執所依的話,實執就沒有基礎了。那唯有透過空性的理論才有辦法做到破除一切實執的所依呀,所以只有“通達基法道理二諦義”,才會真正相信說“滅諦是應該存在”、“滅諦是可以有的”的呀!
我從小就對空性這方面是很有興趣,經常反復地去思維,後來慢慢慢慢的從內心深處真切覺得“哦,滅諦是存在的!”而且透過空性的思維,我雖然沒有刻意的透過以奢摩他或九住心的方式去對治欲界所攝的煩惱,但是由於空性的思維所以讓我不會現起欲界煩惱,所以肯定滅諦是有的。這是以四諦證輪回還滅,所以才會覺得說“原來煩惱是可以徹底的被斷除的。”所以見道所斷的煩惱和修道所斷的煩惱,是可以透過空性的論述,空性的認知而去斷除的。才會相信呀。所以“次以四諦證輪回還滅。正量引生堅穩三寶信,安立解脫道根祈加持。欲求止息苦集解脫者,出離心及欲度諸眾生。遍佈十方悲心為根本,加持修成任運菩提心。極大車軌教典一切義,波羅蜜多金剛乘深處。諸道扼要聞思而修持,易獲定解此心祈加持。願能世世善得三學身,說證二教宣講及修持。如斯持守以及令遍佈,如諸軌師於教盡奉行。一切集教皆由聞及思,講修如是渡日斷邪命。諸賢成就大師極增長,令茲南贍大地恒莊嚴。願依此趣顯密諸道地,二利任運一切種智位。速急證得殊勝佛果位,利諸有情乃至虛空盡。”
所以這以上就是我想要和你們大概講的,因為我們這裡有說到了“利諸有情乃至虛空盡”嘛,所以我想在此傳授願心儀軌。
至高那爛陀寺十七大班智達之顯明三信祈請文教授
如是,導師世尊善示深廣等法理,由諸上述天竺先賢大德對彼造作諸多無比善說,能令具慧士夫開啟慧眼。雖至今已近於(人年)二千五百五十年,然可供聞思修之論典仍未衰退,故念昔諸先賢善巧大師之恩惠,並生起不動搖信心,願能仿其行。」
我從後面一段開始說。導師世尊的教法,如陽光打開信徒心續的向日葵。然而不能因為是佛教徒就執著佛教,不應該這樣!不應該盲目追求,應該以客觀的角度觀察佛陀的教言,必須以觀察建立法理。佛陀自己也說「比丘與智者,當善觀我語;如煉截磨金,信受非為敬」,佛陀自己宣說對於他所說的教言,不能完全相信、無條件的接受。弟子要以四理—法性、作用、因果、成立—做觀察。龍樹父子等對於佛所說的教言也都透過四理觀察,即每一法都有不同的性質,不同性質會產生不同作用,帶來不同影響,不同作用互相觸碰會產生因果變化,之後成立。如果世尊的教言與正理有所違背,即便是佛說也不該接受。佛陀的教法以正理加以觀察,不僅沒有違背正理,且契合正理,修行時又可以調伏內心,因此龍樹父子才接受並修持。
這世界上有不同的宗教信仰,每個宗教信仰有不同的導師。在過去的世紀裡,這些宗教信仰確實幫助了無數的眾生,現在也幫助許多眾生,將來也會幫助無量的眾生。這些宗教信仰的貢獻確實不可思議,值得我們尊敬。但是在眾多的導師中,唯有佛教的導師—釋迦世尊—親自說:你們要好好觀察我所說的話,之後才相信,不要馬上相信;其他的導師都沒有說出這麼有魄力的話。我們一定要記住:佛教,尤其是那爛陀寺的傳承,是要以正理做觀察。先賢大師是這樣示範的。
近來,世界上科學及物質已臻於顛峰且於極具喧擾世代之此刻,吾等身為世尊弟子,應於佛法生起見理信心,此極重要。
科學家透過儀器、實驗等方式觀察,獲得許多成果;近來,世界上,物質方面水準提高了許多。我們佛教徒,如果追求外在物質,就像密勒日巴尊者所說:「看似佛教徒、看似修行者,實際上是普通凡夫,或連佛教徒也不是。」有這種危險。
如果我們對佛法見、修、行三者及三學,產生見理所生的信心,就不應該散亂於外在物質,我們不會喜愛追求外在物質。許多人或大多數人,把追求外在物質視為重點。就僧侶來說,真正對佛教教義產生見理所生的信心也很少。做任何事都要了解實際狀況,符合實際狀況的事才去做。同樣,在修行上,口是心非,既欺騙了他人,也欺騙了自己,所以學佛要認識到真理,因而產生信心,這就是見理所生的信心。為了生起見理所生的信心,說到「此極重要」。
故要以正直不偏黨之心,兼具懷疑且加以觀察而去尋求正確理由,
對於弟子相,《四百論》說到器的三種特徵:如果沒有正直的態度,就可能與實際狀況發生偏差,把好的看成壞的、把壞的看成好的。如果不具懷疑,易先入為主,就不會想觀察;有懷疑,就會覺得:「真的是這樣嗎?」這與經論裡說到的煩惱疑不同,煩惱疑是非理作意,是另外一回事。此處的疑是指不要馬上相信,要保持客觀的態度去探究到底怎樣,不在不了解的情況下無條件接受。再三觀察,完全沒有與正理相違才會產生信心。
因此佛教不共處之一就是以四諦來教導,對苦諦產生定解;苦諦的因是集諦,因而認識集諦;集諦的根本是無明,無明是不了解實際狀況的顛倒執,它的所執境可以被正理破除。如經典所說,見無我後,會知道輪迴的根本可以被斷除,看到無明可以被斷除這個事實,那麼遠離集諦之滅諦是可以被成辦的,如此就會想追求了。而不是別人說、或經典上說就相信,是要自己觀察才會相信解脫存在。為了使無我慧能有效斷除我執,必須有定學,定學的根本是戒學,是由三學走上解脫道的。
而後為起通達道理所生兼慧之信,故於前了知名稱遍揚之二勝六莊嚴、佛護論師及聖解脫軍等所造作的深廣完美著作是不可或缺的。故將原有二勝六莊嚴畫像,加畫剩餘深觀廣行九位傳承上師,而成為十七那難陀大班智達之新唐卡。
以上是我想介紹給你們的內容,因此我寫了十七班智達祈願文。
這邊我多作一點解釋。過去藏傳佛教被稱為喇嘛教,不認為是印度佛教流傳下來的完整教法,即不是佛教,是喇嘛教,有這種說法。也有說:藏傳佛教是密教,不是真正的佛教。我平常都會講這個故事:幾年前,我參加了在麥奔召開的一個會議,有兩位來自緬甸的比丘來看我,他們曾這樣對我說:「雖然我們很不同,但我們都是追隨佛陀的弟子。」當下,我馬上想到:「哦!因為在西藏,密法非常興盛,他們可能會認為我們只修密、不修戒。」於是我說:「是的,雖然我們有所不同,但是根本上,我們是以戒學為基礎來學習的。」別解脫戒中,在惡作的說法上,我們與他們有點不同,光是法裙,我們就說了七項,他們的相關戒條只有一項。不過這只是微小差異,根本上,如何受戒等主要戒條都一樣。於是我對他們說:「我們西藏的別解脫戒有二百五十三條。」兩位比丘驚訝地說:「有二百五十三條嗎?原來西藏的喇嘛也修戒啊!」他們似乎有西藏喇嘛不修戒學的想法。
藏傳佛教的戒學是一切有部的戒學,一切有部的戒傳承是由佛陀的兒子一直傳到龍樹,龍樹傳到清辨,之後傳到寂護,第八世紀寂護論師來到藏地,就把一切有部的戒傳承從印度帶到西藏。所以我們藏傳佛教的戒體是一切有部的戒傳承流傳下來的。阿底峽尊者是大眾部的戒體,阿底峽尊者到西藏後,曾經有人請他傳授大眾部的戒體,阿底峽尊者說:「一切有部的戒條和大眾部的戒條有些許不同,一切有部的戒條較為嚴謹。既然在西藏有寂護父子流傳下來的一切有部嚴謹的戒體,那我就不傳授比較寬鬆的大眾部的戒體。」因為阿底峽尊者親自這麼說,所以別解脫的基礎在藏地就穩固建立了。
同樣,「大乘」、「小乘」的說法也造成二者的距離,我們的心會隨名相走,我們不應該太在意「大乘」、「小乘」之名。大乘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會稱為大乘?龍樹父子是大乘的精神導師,如果要了解什麼是大乘,就要好好讀他們的著作,仔細看那爛陀寺大師們的著作!
那爛陀寺的傳承秉持外持聲聞戒、內修菩提心、密修金剛乘。即學戒律時,會學一切有部的戒條;學因明時,會學經部宗的說法;學般若時,會學到唯識宗的內容,學《釋量論》等因明時,也有學到唯識宗的內容;之後也學中觀;所以是全面了解四宗宗義及差別。在大師們的著作裡,我們可以看到四宗宗義的不同。所以西藏所保留的佛法,以方便而言是大乘,但是以修持基礎而言,是完全符合小乘的戒律。像這些,我們透過大師們的著作才知道。那些不懂藏傳佛教真正內容、沒有學過大論典的人,信口胡謅,還寫成書說藏傳佛教是喇嘛教、是婆羅門中的密教,有很多人就相信這些書的說法,這完全是不懂藏傳佛教豐富內容所產生的錯誤!因此,你們要好好學習,這很重要!要學的課本是以大論典為主,雖然儀軌文也很重要,但是讓我們了解佛教的綱要是依大論典才對。西藏所保留的佛法,是無垢之那爛陀寺傳下來的完整傳承,只有透過大論典,我們才能了解這個事實,才能避免前述的錯誤。
藏人說自己是寧瑪派、說自己是薩迦派、說自己是覺囊派,以前有人這麼說:格魯派的人好像不能把寧瑪派的經典擺在自己家中。寧瑪派的人看到格魯派的經典時,會說「我好像聞到了黃色的臭味」;格魯派的人看到寧瑪派的經典時,會說「我好像聞到舊臭的味道」—因為「寧瑪」是「舊」的意思。這些都很可悲!無論是寧瑪、薩迦、格魯、覺囊等,都應該互相學習,我們學的是同樣的大論典嘛!現在苯教的寺院也學中觀、也學因明,學那爛陀寺的大論典。所以,那爛陀寺傳下來的傳承,包括了寧瑪、薩迦、格魯、覺囊,就連苯教也在其中。
以前我們說十三部大論典,是四派加上覺囊共五派共同學習的內容,這十三部大論典都來自那爛陀寺。所以我們講到那爛陀寺的傳承時,其實就代表了我們西藏的傳承、代表現在我們西藏所保留的佛法。噶舉又分四大派、八小派,主修勝樂金剛、那洛六法;薩迦說道果法,主修喜金剛、金剛瑜伽母;寧瑪派說九乘,講到瑪哈瑜伽就說了八手印等,又說伏藏的傳承等。這些的根本還是來自大論典。以寧瑪派來講,主要修持是來自蓮花生大師,寂護論師父子建立了戒的傳承和中觀學說。寂護父子是以瑜伽行自續派的見解建立中觀思想,龍欽讓絳巴、蔣姆楊囊松等後期的寧瑪派大師是以應成派的見解為主。
總之,藏傳佛教的四派,加上覺囊派共五派,所學都是一樣的,只有在密乘方面,修法有少許不同。我們要知道:藏傳佛教這五派,根本就是大論典,可能各別口訣有所不同,然而根本是一致的。這就是為什麼要說十七班智達祈願文的原因。
恆念利眾悲心所造作,得勝斷證救護天之天, 緣起語令有情度脫者,如日宣說能仁稽首禮。
禮敬時,陳那菩薩在《集論》中,是以悲憫心的角度讚讚佛陀,龍樹菩薩是因佛陀能自在地宣說緣起見而禮讚佛。因此,此處我是以「緣起語」、「如日宣說」二大原因來禮讚佛陀。
佛母密意離邊真實義,善以甚深緣起理明說, 依教明辨大乘中觀軌,龍樹菩薩足下我祈請。
佛陀所說的三藏經典中,最殊勝的就是《般若經》。《般若經》的顯義是中觀見,隱義是道次第,中觀見是由龍樹菩薩弘揚廣大之故,所以禮讚龍樹菩薩。唯識宗或中觀宗,都依著《般若經》解說教理,然而以緣起說空性這種不共的解說,是龍樹菩薩才有。就像我常念誦的「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依由緣起才能真正體會為何自性空。
其之心子善巧成就尊,達彼內外宗義大海岸, 持守龍典諸師頂奇寶,聖天佛子足下我祈請。
聖天菩薩就是提婆菩薩,提婆菩薩是龍樹菩薩的心子,現在我們可以讀到他的《四百論》。
諸聖密意究竟緣起義,假有唯名甚深扼要處, 明辨已登殊勝成就地,佛護論師足下我祈請。
佛護論師寫了《佛護論》,《佛護論》雖不廣,卻非常重要。
遮破實成事物諸生邊,承許正量共顯與外境, 創開此宗一切班智達,清辨論師足下我祈請。
清辯論師寫了許多重要的中觀論典,破除唯識宗的見解,建立了經部行自續派的見解,即承認有外境,主張有自相,說到了有共相有法。清辯論師所建立的見解被稱為自續下部。
僅有依此緣起之因緣,盡滅二邊明空中觀理, 善授深廣顯密圓滿道,顯明善說月稱我祈請。
月稱菩薩寫了《入中論》與《入中論自釋》。這是平常要閱讀的,我們要背誦根本頌,並一一理解其說法。辯經的話,最主要辯論的內容就是《入中論》和《入中論自釋》。我們是以破他宗、立自宗、斷他駁的方式觀察教理,因由觀察而成立教理是非常強而有力的!
月稱菩薩還有《明顯句論》、解釋密集續典的《明燈論》。《明顯句論》也是不可思議的論典,是我們需要經常閱讀和學習的論典。
希有最勝大悲心佛道,依彼深廣理論諸多門, 即於有福所化善說者,寂天佛子足下我祈請。
寂天菩薩寫了《集學論》,對《集學論》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參考補充的《入行論》,所以《集學論》和《入行論》要互相參照學習。噶當派非常重視這二部論。
隨機創演二空中觀道,善辨中觀釋量諸理論, 闡揚佛陀聖教於雪域,靜命論師足下我祈請。
這是禮讚靜命論師。《般若經》如果依字面解釋,可能會墮於斷邊,因為有這種危險,所以配合眾生的根基,將「諸法無自性」解釋為「諸法依三種法性說三種無性」。破除外境,識也沒有真實,名言上有自相、有自性之見解稱自續上部。
八世紀時,赤松德讚迎請了寂護論師—當時,那爛陀寺最有成就的學者之一。雖然當時寂護論師已經很老了,然而他覺得那爛陀寺圓滿、無誤的傳承可以在雪域的這塊淨土發揚光大,於是他來到西藏,創建了桑耶寺,建立了翻譯班智洲、清淨戒律洲、不動靜慮洲、白衣咒士洲。松讚干布時,與漢地佛教徒已經有密切的往來;赤松德讚時,針對修學禪定者設立特定的部門,叫做不動靜慮洲。如果沒有蓮花生大師的護持,寂護父子會遇到許多人、非人的障礙。蓮花生大師以慈悲和神通去除了人、非人的障礙,加上藏王赤松德讚大力支持,八世紀的西藏,不僅建立了嚴謹的戒學基礎,密法也興盛起來,因此建立了白衣咒士洲。我們藏人稱寂護論師、蓮花生大師、赤松德讚為堪、洛、確三尊,他們對我們藏人有很大的恩惠。
離邊中觀見及二止觀,同順顯密善釋修次第, 聖教無謬明示雪域中,蓮花戒師足下我祈請。
遵循寂護論師的指示,蓮花戒大師也來到西藏。蓮花戒大師寫了《中觀莊嚴論》及注釋。在陳那菩薩和法稱菩薩時代,佛教與外道爭論激烈;法稱菩薩圓寂後,爭論仍持續,第八世紀時,寂護論師與當時外道爭論,寫下《真如集論》,這部論非常難懂。寂護論師的大弟子蓮花戒大師寫了一部非常重要的論典—《中觀莊嚴論》。
蓮花戒大師時代的西藏,有來自漢地的兩派和尚,其中一派主張透過不作意,也就是什麼都不要去想、什麼都不需要學,可以獲得一切遍智。寂護論師在世時的漢地和尚不是這樣的,是有一派和尚作這樣的主張才成為辯論的焦點。即便是現在,漢地、日本也有這樣的想法。最近我去日本,有位日本佛教徒跟我說:「要成佛不需要學習吧?只要好好修行就可以了!」然而,學習是必要的!必須有聞、思、修!首先是聞,讓自己了知教義,這時候的了知不是完全通達;之後,反覆思惟、觀察已聽聞的教義,就像前面說的,透過法性、作用、因果、成立這四量來作觀察。其實這也是現代科學家研究的方式。現代科學家對內心的解說不多,但是對外在物質的解說卻非常深入,像量子力學的研究對了解中觀見解確實有幫助。很多年前,有個印度的物理學家曾對我說:「量子力學在科學界是屬於新興的理論,然而在印度早就有了,因為龍樹菩薩早就說過了。」在與科學家討論時,我們討論諸法的法性、諸法的作用、互相的關係等。
蓮花戒大師之所以被迎請到藏地,就是要與主張不作意的漢地和尚辯論。在赤松德讚的呼籲下,蓮花戒大師寫了《修次三篇》。有關《修次三篇》的傳承,我是從薩迦堪仁波切那裡獲得。薩迦堪仁波切自己是從出身康地的一位大圓滿上師處獲得;堪仁波切是具有成就條件的上師,於是我想應該要從他那裡獲得這個《修次三篇》的傳承,這是很重要、很殊勝的傳承。寂護論師及蓮花戒大師對西藏人民確實有不共恩惠。
以上是深見行的部分,接下來是廣大行的部分。
慈氏隨攝遍大乘經藏,善巧弘傳並示廣大道, 隨教辨示唯識之車軌,無著菩薩足下我祈請。
廣大行的鼻祖無著菩薩是以唯識宗的觀點教授。我們平常讀到的《集論》等是由無著菩薩著作的。
阿毗七論執持二空軌,有經唯識宗派善顯示, 普稱第二遍知大智者,世親菩薩足下我祈請。
世親菩薩最著名的著作是《俱舍論》及其自釋,這也是我們平常學習的內容之一。
為以事勢理示佛經論,善巧宣說諸多量理門, 施予智慧之眼量理師,陳那論師足下我祈請。
陳那菩薩是一位不可思議、非常有智慧的大學者,由他的著作可知他辯才無礙。他也是世親菩薩的大弟子。世親菩薩的弟子中,有四位超越了世親菩薩,在因明學方面超越世親菩薩的就是陳那菩薩。
內外量理扼要皆通達,有經深廣諸道由理論, 令解最勝法理善授者,法稱論師足下我祈請。
智慧無比、辯才無礙的法稱菩薩著作了七部因明論,即《釋量論》、《定量論》、《理滴論》、《因滴論》、《關係論》、《悟他論》、《諍理論》,這些都已經完全翻譯成了藏文。
尤其《釋量論》第二品提到不可思議的二點:一、尊者是具量士夫。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到,對佛的信心必須是見理所生的信心才可以。二、無明與其所執正相違的空正見。龍樹父子所說空正見的內容,再搭配陳那菩薩和法稱菩薩的因明學,那真的是圓滿地學習了佛教的教義。
無著兄弟所傳般若義,猶如遠離二邊中觀軌, 燃點顯明莊嚴論義炬,聖解脫軍論師我祈請。
勝解脫軍也是世親菩薩的弟子,其較世親菩薩更通達《般若經》。世親菩薩是以唯識宗的見解去解釋《般若經》,但是勝解脫軍覺得這樣不行,必須以自續派的見解去解釋《般若經》。
得佛授記開演般若義,猶如慈尊怙主其教授, 明示三母般若聖教典,闍黎獅子賢足我祈請。
這是禮敬獅子賢尊者!
善攝萬藏律儀諸密義,隨順有部善說別解脫, 無謬善授堅穩勝智者,功德光前我今作祈請。 三學功德寶藏得自在,為令無垢律教恆弘揚, 善解廣大教義持戒師,戒師釋迦光前我祈請。
我們平常學習的戒本注釋,都是功德光等大師所著作的。
遍諸能仁言教深廣軌,顯明攝為三種士夫道, 傳流勝教雪域具恩者,尊者阿底峽前我祈請。
噶當派可分噶當大論派、噶當道次派、噶當口訣派,我們應該依噶當大論派學習。噶當道次派的後盾是大論派的經典、修持;噶當口訣派則是含攝噶當大論派和噶當道次派的修持。
如是南贍莊嚴智者最,希有善說源流處諸尊, 堅固清淨意於其祈請,自續成熟解脫祈加持。 通達基法道理二諦義,次以四諦證輪迴還滅, 正量引生堅穩三寶信,安立解脫道根祈加持。
二諦不只佛教各派都說,連外道也說。此處的二諦,是依中觀論典來說,其中,《入中論》說的最清楚,也就是,以緣起現性空、性空現緣起來思維。了解二諦,對了解名言安立的緣起有幫助;了解名言安立的緣起,會堅信因果緣起;堅信因果緣起時,對了知四諦也會有幫助。
認知解脫前,必須了解法寶—道諦和滅諦;如此才能認知現證道諦和滅諦功德的僧寶,也才能了解為眾生而圓滿一切自他事業的佛寶,因此說「正量引生堅穩三實信」。如果我們認識的佛只是個在印度出生的人,他所說的就是法,他的弟子是僧,那麼我們對三寶的認知就太膚淺了!什麼是佛、什麼是法、什麼是僧,這些要表達什麼,必須了解道滅功德才有辦法認識。什麼是道滅功德?什麼是法寶?為了了解這點,必須了解名言安立的緣起和因果緣起。於其上,再有大悲心、菩提心的攝持,才能成為諸相俱勝的空正見。諸相俱勝的空正見才能對治細微的所知障,才能成就佛寶。這樣,我們才會對打心底深信佛,否則僅僅念誦「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是沒有力量的。
欲求止息苦集解脫者,出離心及欲度諸眾生, 遍佈十方悲心為根本,加持修成任運菩提心。
學密乘,卻對空性完全不了解,那麼念觀空咒「嗡 梭巴瓦 速達 薩哇達嘛 梭巴瓦 修多 杭」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在內心完全沒有感覺。了解中觀的內涵,知道這個咒要表達的內容是人無我和法無我,內心才有會感受。為了從凡夫相獲得救護,要以空正見轉為本尊,假使沒有空正見,修密的基礎根本就不存在!
極大車軌教典一切義,波羅蜜多金剛乘深處, 諸道扼要聞思而修持,易獲定解此心祈加持。 願能世世善得三學身,說證二教宣講及修持, 如斯持守以及令遍布,如諸軌師於教盡奉行。
如世親菩薩所說,教法可分教正法和證正法。唯有推廣教正法和修持證正法,才有辦法推廣佛教,才有辦法持教!沒有教正法和證正法,光蓋寺廟是沒有用的,光印經典也是沒有用的。
一切集教皆由聞及思,講修如是度日斷邪命, 諸賢成就大師極增長,令茲南贍大地恆莊嚴。
很多學密的人很難避免邪命哦!雖然修的是清淨法,但是因為邪命的關係,所修卻沒有相應。
願依此趣顯密諸道地,二利任運一切種智位, 速急證得殊勝佛果位,利諸有情乃至虛空盡。
《十七班智達祈願文》就像把鑰匙,啟開我們對於佛法教義理解的大門。對大論典的內容產生定解,再去讀《般若十萬誦》、《般若一萬二千頌》、《般若八千頌》等,就會有「原來佛陀這段話是這個意思、原來那一段話是那個意思」的認識。
(本文取自第三十三次時輪金剛灌頂前行教授,蔣揚仁欽口譯)
- 作者:愿觉 འཇིགས་མེད་རྡོ་རྗེ། JigmeDorje
- 链接:https://yuanjuebd.top/article/nntssqdbzdqqwlslz
- 声明:本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