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附:圣八吉祥颂
全知麦彭仁波切著
索达吉堪布译
做任何事之初,若诵一遍此领,可顺利如意成办,因此应当切记。
嗡
现有净性任运成,十方吉祥刹土中,
佛法圣僧众前礼,愿赐我等诸吉祥。
灯王力坚念义成,慈严吉祥善吉称,
垂念一切称吉祥,山王圣力吉祥称,
垂念众生吉祥称,满愿妙力吉祥称,
唯闻名号增吉祥,八大善逝尊前礼。
文殊具德金刚手,观音怙主弥勒尊,
地藏王与除盖障,虚空藏及圣普贤,
善持青莲与金刚,白莲龙树宝珠月,
剑日标帜胜吉祥,八大菩萨尊前礼。
殊胜宝伞祥金鱼,八宝瑞相标帜者,
如意妙瓶悦意莲,悦音海螺吉祥结,
不没胜幢法轮宝,供时方佛令生喜,
忆增吉祥嬉女等,八吉祥女尊前礼。
大梵自在无爱子,千目帝释及持国,
增长龙王广目天,多闻天王持天物,
轮三叉戟及短矛,金刚琵琶剑塔幢,
三域增上妙吉祥,八护世间神前礼。
愿我等今所行事,息诸魔障及恼害,
增德如意成所愿,吉祥善妙悉圆满。
起时念彼成诸事,卧时通此见善梦,战时通此胜诸方,行事诵此遂心愿。平时诵此福寿吉,善妙國滿如意成,净诸罪障成增上,决定胜义佛所言。
火猴年五月初三良辰,文殊欢喜金刚(麦彭仁波切)觉海中所出之珍贵宝珠璎珞。愿吉祥!
附:《圣八吉祥颂》释义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益西彭措堪布 译
敬礼大圣文殊师利!
鄙人如今因病,身体不同往日,无力写作等故,《圣八吉祥颂》之殊胜利益等,无法广写,还望您宽宥。
简而言之,《圣八吉祥经》中云:“离遮毗子最胜力请问佛:‘有诸佛往昔誓愿圆满,闻彼诸佛名者,无人与非人之怖畏、损害,亦不怀怯弱安隐得胜。持彼诸佛名者,睡眠中亦无罪恶之梦,战斗中兵器不坏其身,不复众难而得解脱。请宣彼诸佛名。’佛告最胜力住东方具称誉世界等八佛名。”当知若欲持诵彼各佛名,即“顶礼供养归依出有坏如来应供真实圆满正等觉灯王佛”等。此处《圣八吉祥颂》中仅编辑为偈颂之差别而已。
彼经中又云:善思持诵此八佛名,功德不可思议,彼诸佛净土无五浊之患,乃彼诸佛往昔誓愿圆满之故。当知夜眠晨起时应念诵彼诸佛名,行一切世事时亦应先念诵彼诸佛名而行,则得增进而无损耗,念诵此八吉祥法门之故。诸天于非天共战中得胜,诵彼诸佛名者,身心安乐离诸恐怖、无恼热众患之难,普皆称诵此清净佛名之故。同样,离战、得胜、寂灭、无苦、无怖,普皆称诵彼诸佛名之故。
总的来说,佛经中云:不可思议大劫中为缘觉众,布施一切住处、资具及如天膳之美食,仅闻诸佛名之利益更胜。何须说恭敬称名、顶礼、制像、供奉等。诸经中有许多仅闻诸佛名号之无量利益,我所写《诸佛名号集》中亦有一些。
文殊菩萨等此八大菩萨,体性已是真佛,然而形相上乃至三有穷尽之间,现菩萨相利益群生。因此《文殊刹土功德庄严经》等中云:相比持诵三十万诸佛名号,称文殊菩萨名者利益更胜。又云:比持诵恒河沙数诸佛名号利益更胜。同样,持诵金刚手菩萨名号亦利益超胜之情形,于诸显经密续中有宣说。八大菩萨每一尊的称赞来看,有许多极其稀有之处,诸经中皆已宣说,我将此简略汇编成一册传记——《八大菩萨传·珍宝璎珞》,阅读此即可。其次一些显经密续中也明显说到,仅仅是忆念八大菩萨中的任一尊及其手帜、名号,也能令吉祥。
八菩萨女,在诸密续中说到:彼等一切时中,除了现为供养三时诸佛而令欢喜之天女形相外,体性与诸佛无二无别。密宗中此八大菩萨和八菩萨女,仅仅是现为忿怒阎魔敌等和忿怒母果热玛等种种不同装束、形态、名称之相,也就是新密续《胜乐金刚》中的八护门、《密集金刚续》中的勇士勇母、《大威德续》中的忿怒父忿怒母等,以及旧密续《八大教法》、《真实》、《九灯》等中的诸圣尊实则即是彼等,密续中如是说。莲花生亲言,八大菩萨和八菩萨女与八名莲师是一个体性。
此处,八菩萨女现为八吉祥天女。何人对于其中的任一尊,仅仅忆念也能令一切衰败息灭、普皆吉祥。分别来说,吉祥宝伞天女能赐境域衰败息灭等之吉祥;金鱼天女能赐目明、心慧、体健等之吉祥;妙瓶天女能赐受用无尽、喉中法音无尽等之吉祥;莲花天女能赐舌语自在、身色悦意、过患不染等之吉祥;海螺天女能赐牙齿妙好、声誉隆盛、疫病消灭等之吉祥;吉祥结天女能赐所愿如意成就、智慧增长等之吉祥;胜幢天女能赐身相威严、诸方得胜、地位尊崇等之吉祥;宝轮天女能赐对于一切自在而转、手足悉皆圆满、敌对彻底被制伏等之吉祥,由圣教成立。
大梵天王、大自在天王、遍入天王三者,即《密集续》中所说佛身语意三金刚之化身;也是三怙主现为护世间之身相;此身份亦见世尊佛、守护圣教;一切护世之王乃此三尊。帝释天王,是亲见世尊佛而现见四谛;守护佛之圣教;辅佐诸白方;三十三天之王;观察众人而作善方之助伴。四大天王,是住八地之大菩萨;守护圣教的四位主要受托者;亦是四方的乾闼婆、鸠盘荼、龙等之大威力王。如是此八护世,无论听闻持诵任一尊的名号,皆能从怖畏和损害中救护;地下、地面、地上三地或三世界中增长一切吉祥与善妙,主要依靠彼等之威德力,令世间众人吉祥、安宁。
复次,此《圣八吉祥颂》中的八佛、八菩萨、八菩萨女——八吉祥天女、八护世,实际上一切坛城圣尊众无不包括其中。是故对此《圣八吉祥颂》敬信读诵受持,则对于息灭所有罪障,一切增上生和决定胜之功德皆如所愿般获得,无有欺诳。此为何?由量士夫世尊佛在诸显经密续中如是称赞此处所说圣尊众故。
此八佛现今住彼净土正在说法,欲令吉祥者,世尊极力称赞持诵彼诸佛名,然一切诸佛实则非别别体性,如《佛说幻士仁贤经》中云:“仁贤当知,供一佛已,为已奉事,十方诸佛,于此如是,法平等故,求索若干,终不可得,一切能净,人之信施,一切所施,皆大德果,一切清净,起法平等,佛无若干。”
是故暂且仅此略摄,呈奉赠阅。麦彭撰著。愿增善妙!
圣八吉祥颂释·开启宝箧
美智丹增嘉措活佛 著
益西彭措堪布译
愿吉祥!
吉祥十方三世炽,吉祥之中稀有祥,
吉祥三宝谛实力,吉祥如意光普照。
至尊文殊化身全知上师麦彭蒋扬南嘉降措所造《圣八吉祥颂》句义略释。
本论分三:甲一、名义;甲二、论义;甲三、末义。
甲一、名义
分三: 一、“圣”之释义;二、“八吉祥”之释义;三、“颂”之释义。
乙一、“圣”之释义
所谓“圣”,是为了显示所引用圣教的出处,知此《八吉祥颂》主要依于导师释迦佛之无垢善说《圣八吉祥大乘经》,又或为了显示此《八吉祥颂》与名称前具有“圣”字的诸经典相同,亦具有句义圆满、稀有加持等无上超胜之特性,故如此称谓。
总的来说,藏地上师们所撰著的《普贤行愿品注释》等论典中,在解释论名时,将“圣”解释为圣者菩萨。同样,一些智者在解释《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时,将“圣”解释为跨越不善或超胜凡夫地。因此,依照此类解释,这里的“圣”多数应解释为圣者补特伽罗,即经藏中所说的八大如来及八大菩萨等。然而藏译版的佛经中,许多显经密续的名称前都有“圣”字,比如:《圣断灭业障相续大乘经》、《圣转有大乘经》、《圣阿闍世忏悔大乘经》、《圣利益指鬘大乘经》、《圣五犯部善不善果观察经》等,经名中的“圣”全都解释为圣者补特伽罗、跨越不善、超胜凡夫地,可知这明显不合适。同样,一些藏文的注释中说:“诸佛经名称前‘圣’字的涵义,因其属于论藏的经,故如是说。”然而诸多经藏的名称前也有“圣”字,故彼亦不定。
因此,诸经名前“圣”字的涵义,以鄙人愚见,这样认为:如来诸善说,具足义妙、文巧、纯一、圆满、清净、鲜白,即二妙与四梵行之自性,怙主弥勒云:“演说三学无垢句,初中后善具三量,彼即大圣佛善说,相反他论故当知。”如是所说,当知是为了显示超胜号称诸凡夫智者、天人、仙人等所作之外道论典,而在经名前增写“圣”字即合理。若按照这样的方式解释“圣”的涵义,那么也可引述出印、藏智者的众多善说。诸如:布玛莫扎所著《真实名经释》中,在解释“圣妙吉祥真实名”时,引用圣教说道:“犹如若闻则恶臭,若尝美味之良药,法亦如是有二性。”如是从所诠义和能诠句两个方面来解释“圣”的涵义;以及文殊怙主上师麦彭降措所著《随念三宝经释·吉祥无尽妙音》中云:“所谓‘圣’,观待于彼超胜之境,理解有所不同,然而此处,对于一切出世间之法,称为‘圣’。”等等。
此处以旁述的方式,对“圣”字稍作分析。一般来说,梵文典籍有许多版本,据说单单是《妙法莲华经》就有几十种不同的梵文版本,所以或许个别梵文显经密续的名称前写有“圣”字。在查阅藏文的《旁塘目录》分显经密续的名称前普遍都写有“圣”字。对此情形分析时,我认为大多数藏文译本中经名前的“圣”字,梵文本中并不存在,因为在阅览国外博物馆,以及藏地、印度、尼泊尔等的寺庙或个人收藏的梵文经函时,极少见到梵文显经密续的名称前写有“圣”字的梵文——“阿雅(ཨྰརྱ)”。
总之,或许是印度的一种习惯,见到梵文教典中没有哪部显经密续的名称放在经函的始首,而是都写在章节末尾或全篇结束的位置。以此原因,在一些显经密续的开头,替代标题的是“南无萨瓦嘉雅(ན་མཿསརྦ་ཇྙཱ་ཡ)”等敬礼句;也见到一些是在封面的标题处,写有“诶旺玛雅希当(ཨེབཾམཡཱཤྲུཏཾ)”即“一时,如是我闻”,等等。当今由英国剑桥大学收藏的一千多年前多罗树叶上所写梵文古籍《般若八千颂》;英国国家图书馆中,从尼泊尔一所寺院借用后影印的梵文古籍《宝箧经》;如今收藏于日本一所寺院中,声称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已有千年历史的梵文本《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现今保存于萨迦寺院中的九百多年前所写梵文本《妙法莲华经》等,如是梵文典籍的开头均未写有经典的名称。若从这些方面展开分析,我们理所应当地认为藏文译本中所写的显经密续的名称,梵文本中自然也有,从而对经名进行各种不同解释的这种情况,看起来是诸位智慧之人需要考虑的。
深入思考后我认为:可知藏文《丹珠尔》中诸位印度班智达所造的经典注释里,极少有名称释义的关键原因终究落于此处。比如:阿阇黎察嘉萨木扎所造《圣临终智经注释》、大班智达晋美炯尼文巴所造《圣般若波罗蜜多八千颂释》、陈那论师所造《圣般若波罗蜜多摄颂注释》、阿阇黎布玛莫扎所造《圣般若波罗蜜多七百颂广释》、阿阇黎噶玛拉希拉所造《圣般若波罗蜜多七百颂广释》、阿阇黎世亲所造《圣般若波罗蜜多金刚能断七义广释》、阿阇黎嘉那木扎所造《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释》;同样,阿阇黎龙树、陈那论师、阿阇黎释迦友、世亲论师、阿阇黎庄严贤所造的各种《普贤行愿品注释》;耶喜德译师对于阿匝雅谛噶那噶、释迦木扎、布达格德、布哈扎巴哈德噶所造四部《普贤行愿品释》的内容所著的《备忘录》;以及阿阇黎耶喜华桑所造《楞伽经释》等中,都没有少许对于经名的解说。此般情形,原因也要追溯到梵文经典的始首根本没有名称。
有人质疑说,倘若承许经典的始首没有名称,但《酿氏法源》中记载:“梵文经典中所有法的名称,均在章品分界处和末尾,为了易于辨识、方便寻找、容易了知,而将名称写于始首,此乃国王公文谕令。”
你自己也说,看到一些梵文经典中显经密续的名称都放在各个章节的分界处,又或是整部的结尾,缘于方便寻找经函等的必要,藏文译本中将经名引置于始首。如果仅仅为此无关紧要之事,而殷重观察研究,这样注重强调实无必要。若只是经名所放位置的差别,那么确实如此,然而梵文本中显经密续的名称,是否如藏文译本中那般遍布“阿雅”或“圣”的字样,才是这里分析的主要论题。如果梵文本中存在,我们自然不再多言。
然而挪威奥斯陆大学人文学院影印的一千多年前所写梵文古籍《般若波罗蜜多金刚经》、现存于布达拉宫中的梵文古籍《维摩诘经》、印度麻省理工梵文研究室影印的梵文古籍《般若波罗蜜多帝释天》等中,名称前并未写有梵文“阿雅(ཨྰརྱ)”,以此为例,所有显经密续梵文古籍的名称中并无与“圣”对应之字。同样,汉地《大藏经》中的经藏一类,比如《大宝积经》、《大涅槃经》、《无量寿经》、《金光明经》等,这些藏文《甘珠尔》中名称前均写有“圣”字的经典,汉译本的经名中根本见不到与“阿雅”或“圣”相对应的文字。特别是《旁塘目录》中,收录于藏文《甘珠尔》的《楞伽经》、《地藏十轮经》、《大解脱经》等,据说是由汉文译成藏文,然而这些汉译本的经名中也没有“阿雅”或“圣”所对应的文字。那么此处自然也会有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藏译经典及其名称的开头,一一均有“圣”字,这是何原因?对此你又要如何回答?
因此,往昔圣教前弘时期,诸位译师在译校诸大小乘经典、长短陀罗尼咒、大续部,以及教典大疏等法时,为了区分是否具足“何者具义相应法,能断三界烦恼语,显示寂静之利益,即是佛说余翻此”等教典中所说之差别;又或者是因为外道宗派中,也有许多声称是天人、仙人等所造的外道教典,比如《足目经》、《火神请问经》、妙女子所写《作明边际经》、《痣叠加续》、《大自在天宣扬续》、《大自在天所说十万续》等具有显经密续之名的典籍,因此为了显示较彼等更为超胜,虽然梵文本显经密续的名称前本无“圣”字,但因必要而于藏文译本前新增,我认为原因是否即此。也就是说若有必要,增加个别词句,也不成过失,正如为了令读者明知乃佛之善说,汉译经典的名称前都写有“佛说”二字,然此并非错谬。同样,大多数梵文本的经名中也没有“玛哈斯扎(མ་ཧྰ་སྰུ་ཏྲ།)”,即“大乘经”之意,然藏译本中因必要性而增添。诸如此类亦有众多。
因此,虽然《声明要领二卷》等中没有直接说明,但是往昔恩德普被藏地的诸位译师都有这样一种传统,就是要在经藏为主的善说名称前增写“圣”字,在诸大乘经典的名称末尾增写“大乘经”,以及在诸大续部的名称前相应增写“圣”或“吉祥”。然而后世的译者们不但没有固定的规则,有些还将过去显经密续名称前已有的“圣”字去掉,此类事例亦是多见。比如,《旁塘目录》和《邓噶目录》当中的《圣妙法莲华经》,而在当今的《甘珠尔》中,此部经典名写作《妙法莲华经》;往昔古籍的《心经》,梵文写作“阿雅扎嘉巴拉木达遮达雅(ཨྰརྱ་པྲ་ཛ་པ་ར་མི་ཏྰ་ཧི་ད་ཡ།)”,直译即“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而后来的《心经》典籍中,梵文写作“巴噶瓦德扎嘉巴拉木达遮达雅(བྷ་ག་ཝ་ཏི་པྲ་ཛ་པ་ར་མི་ཏྰ་ཧི་ད་ཡ།)”,直译即“薄伽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两部经典的名称前均未写有“圣”字,以此为例便可说明。若由此展开,可有诸多分析,然担心过于繁冗,这里暂且如此。
乙二、“八吉祥”之释义
所谓“八吉祥”,主要是敬礼《八吉祥经》中所说现前与究竟的轮涅之善聚、吉祥善妙之圆满的殊胜来源处——八佛,以及其他显经密续中所说的八菩萨、八菩萨女、八护世三类诸吉祥天尊,并且祈愿所有善妙吉祥圆满的心愿悉皆成就,核心内容以此为主故而称为“八吉祥”。这些在以下宣说论义时将一一广述。
乙三、“颂”之释义
虽然按照诗歌的规则,所谓的“颂”仅限于四句,但其他一般情况下却不一定,正如《大乘阿毗达磨集论》中云:“何等讽颂,谓诸经中以句宣说,或以二句或三或四或五或六。”经中又讲到:一句提问和一句回答,每一句皆是一颂。然而此处,无论文殊怙主上师是否特意结合诗歌的规则来撰写,本仪轨的写作方式即每四句作为一颂。因此这里所说的“颂”,看起来理解为四句的偈颂,也就是一颂有四句的意思比较合理。
- 作者:愿觉 འཇིགས་མེད་རྡོ་རྗེ། JigmeDorje
- 链接:https://yuanjuebd.top/article/sbjxsskqbq1
- 声明:本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