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乙五、敬礼八护世
大梵自在无爱子,千目帝释及持国, 增长龙王广目天,多闻天王持天物,
一、大梵天
八大护世之中,首先是“大梵天”。梵天的种类归摄来说,正如《句藏注释》中云:“大梵天,即三千大千世界之主,小梵天即小千世界之主或一千世界之主。”另外,一些《大白伞盖》的注释中说道:“三千大千世界之主的梵天、小千世界之主的梵天、护方神中的梵天,前者即是大梵天,后两者即是小梵天。”
一些佛教史中,大梵天祈请我等导师佛开启甘露妙法之门的事迹非常著名,然而芒图勒珠降措所著《佛教历算·光明之日》中说道:“我认为献上千辐金轮后祈请转法轮的梵天,是色界的五面梵天,而四面梵天只是欲界的梵天。”声称是法王松赞干布所造的《宝箧论典》中讲道:“法慧童子的最后生,即是祈请佛转法轮的三面梵天。”藏地其他一些上师的论述中说:“梵天居所四面娑婆主,祈请诸佛转动妙法轮。”如是讲到是四面梵天。无论如何,此《圣八吉祥颂》中所说八护世之一的“大梵天”,要认定为三千大千世界之主的大梵天,或娑婆世界之主的大梵天。其所在之处,在《大千善摧经广释》中说道:“所谓‘娑婆之主梵天’乃第一禅之天,即大梵天。”
此大梵天是与我等导师佛业愿极深的一位天人主尊,《方广大庄严经》中云:“尔时世尊,知而故问梵天王言:‘我昔为菩萨时,在胎十月,所居宝殿今为所在?汝可持来。’梵天王言:‘今在梵世。’时娑婆世界主,稽首作礼忽然不现。于刹那顷升于梵宫,告妙梵天子言:‘汝宜次第下至三十三天,高声唱言,今日梵王,欲将如来处胎之时所居宝殿还至佛所,若欲见者宜可速来。’尔时梵王,即持菩萨之殿置梵殿中,其梵殿量纵广正等三百由旬,而与八万四千拘胝梵天恭敬围绕,从于梵世下阎浮提......时天帝释乃至他化自在,永不能睹菩萨之殿,虽审观之亦不能见。时四天王问帝释言,我等作何方便能睹斯殿?帝释报言,当请如来乃得见耳......于三千大千世界之中,所有清净殊胜美味,犹如甘露现此花中,大梵天王以毗琉璃器,盛此净妙甘露之味......”不仅如此,临近涅槃时,导师佛将此三千大千世界付嘱于大梵天,如是情形于《大悲经》中有云:“当于世尊右胁卧时......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梵天释天护世王等,佛神力故各见宫殿床座园林,皆悉闇昧无复威光不生爱乐,彼等眷属忧烦不乐。千世界主梵天王,三千大千世界主大梵天王,高心自恃作如是念作如是解,念此世界及诸众生,是我所作是我所化。彼三千大千世界主大梵天王,佛神力故见己宫殿及床座等,闇昧无光不生爱乐。摩醯首罗净居天等,亦复如是。尔时三千大千世界主大梵天王,作如是念,是谁力故而现此相,令我不乐宫殿床座。是时大梵天王,遍观于此三千大千世界中,造作富贵大自在主,如来应供正遍知,今日后夜当般涅槃,是故现此神力变化不可思议未曾有事,此之神力正是如来入涅槃相。时大梵王作是念已,忧愁不乐战悚毛竖,极疾匆匆梵众围绕共诣佛所,其三千大千世界诸余梵天,皆悉已曾信受圣法安住圣法。尔时三千大千世界主大梵天王,到佛所已头面作礼而白佛言......佛告梵天,此三千大千世界是我佛土,我今以此付嘱于汝,汝当顺我勿使真道善眼令有断绝,无上佛眼法眼僧眼令有断绝,莫作末后灭法人也。”由经中明说即可了知。
那么祈请转法轮的梵天,是否是八护世之一的娑婆世界之主大梵天呢?《方广大庄严经》与《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等众多经典中明显说到,祈请转法轮者即“螺髻梵王(尸弃梵王)”,那么此螺髻梵王与娑婆世界主梵天,是同一尊还是不同的两尊?进一步来分析的话,《妙法莲华经》中云:“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尸弃大梵、光明大梵等,与其眷属万二千天子俱。”如此似乎是将娑婆世界主梵天和螺髻梵王称为不同的两尊。然而,按照《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的密意,则是认为祈请转法轮的梵天与娑婆世界主梵天是同一尊。因为《律本事》中讲到:婆娑世界主大梵天,犹如壮士屈伸臂顷从大梵宫隐身,来到世尊佛前请转法轮。同样《本生缘经》中也明确说,请转法轮者即娑婆世界主大梵天。
二、大自在天
大自在天也叫乐生天,如《无死宝藏库释·如意牛》中云:“殊胜欢喜之自性,常有乐生故,即扇跋诃(ཤམྦྷུ/shambhu/大自在)乐生。”布顿大师讲到自在天有四类。《佛说宝带陀罗尼经》中云:“大自在天所作明咒,此悉能断;梵王、帝释、四大天王、欲自在天所作明咒,此悉能断。”如是讲到有两类自在天。《妙法莲华经》中云:“自在天子、大自在天子,与其眷属三万天子俱。”如是亦讲到两类。也有见到对于色界自在天称为大自在天,对欲界自在天称为自在天之说。然而《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中,对于作为邬摩之主的自在天,称为大自在天。与此相同,《句藏注释》中说道:“有自在天和大自在天两类,其中大自在天住于雪山冈底斯,并且成为邬摩之主,自在天则住于东北隅的具自在。”《词藻学智者耳饰》中亦云:“大自在及自在天,大自在天邬摩主,住冈底斯已言毕,自在天护东北方。”
大班智达释迦秋丹的著作集中,香巴噶荣秋吉降措尊者的答复里说道:“《吠陀典》中所说的梵天、大自在天,与娑婆世界主、奥明的自在天子,是否为同一个天尊?回答:《吠陀典》和《俱舍论》中的说法不同,外道所说的那些天尊绝对只是欲界的所依身,而且颠倒世俗的梵天和大自在天即是喜金刚脚下所压伏的。《俱舍论》中所说的天尊是远离贪欲的色界所依身,净居天的大自在天唯独是圣者。”
然而不能一概定论。色界所依身的大自在天,是对我等导师佛极具信心,并且业愿关系甚深的一位天尊,这从《方广大庄严经》中所说殊胜导师佛诞生之时,摩醯首罗(即大自在)告净居天子,为顶礼转绕、恭敬奉持而前来等的讲述中便可得知。然而,凡是欲界所依的大自在天皆是颠倒世俗的自性,这也不一定,因为成为欲界所依的也有真实世俗的自性。因此,八护世之一的乐生或大自在天,应该是指欲界的大自在天。《胜伏三世间大证悟续》中,大自在天和金刚手菩萨在世尊佛前对辩之时,金刚手菩萨说道:“所谓‘自在天’即欲界大自在天。”如是所说,诸多佛教显经密续中讲到的“自在天”即欲界大自在天,亦指邬摩天妃之主的说法颇多。不仅如此,从此处“大自在天”或“乐生”名称的释义,以及所持手帜为三叉戟等来推断的话,理解为邬摩之主的依据更多。
关于大自在天的居所,《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中云:“是时复有三十二诸天子,皆来集会,大自在天及那罗延天而为上首,帝释天索诃世界主大梵王天王,日天月天风天水天,如是诸天众等皆来集会。”如是所说多将此欲界大自在天算作三十三天近王中威猛十一天之一的乐生,因此其居所应认定为三十三天。
有些人说,大自在天住在须弥山上东北方头颅堆砌的九层宫殿中,能喜自在天等二十一男眷,以及邬摩天女等二十一女眷周匝围绕。大自在天本身或他的一个化身,居住在瞻部洲冈底斯山的故事,在佛教和外道中都很著名。居住在冈底斯的这尊大自在天,是对我等导师及眷属声闻众极具信心的一位天尊,这从脱准珠杰和德雪达波两兄弟的故事中便可明了。
故事中讲到:他二人长大后,精通一切明处,心想:我们的家人都信奉大自在天,但见到世尊佛的善说最无上,那么理应从此二者中选择一者。据说,大自在天居住在冈底斯,所以去到那里再作决定,如是商量后前往冈底斯。首先,他们见到了大自在天的云白牛王,接着遇见邬摩天女采摘树果,之后见到了上千眷属众围绕的大自在天,心中获得了极大的欢喜。接着,到了诸比丘用斋饭的时间,住在无热海的五百阿罗汉犹如红翅飞鸟一般从空中降临,大自在天及眷属众手捧供养的资具,恭敬地献上了供养,并且从彼等处听闻圣法,之后诸位阿罗汉返回了住处。大自在天对他们二人说:“我知道您二位来此的目的。三世间之师即是无等正觉佛,因此对于佛之诸弟子,吾等亦是欢喜供养,智者不难知道,彼乃应供之处。”如是大自在天断除了二人所有的疑惑。他们回乡后便出家为僧,还为世尊佛撰著了《殊胜赞》和《胜天赞》,如今收录于藏文《丹珠尔》中。
不仅大自在天与天妃对世尊佛具有信心,经典中还讲到世尊佛和观自在菩萨对其慈悲摄受,授菩提记别。授记等的情形,在《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中明显说到:大自在天子敬礼称赞圣观自在菩萨,祈请授无上菩提记别时,世尊告大自在天子曰,善男子,你将于广开世界中成佛,号曰自在。与此相同,圣观自在菩萨也授记邬摩天女于未来雪山右方世界成佛,号曰邬摩自在。
不仅如此,还说到实际上大自在天即是圣观自在菩萨的化身。如《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中云:“世尊告言,观自在菩萨,于其眼中而出日月,额中出大自在天......”以及《观自在赞·珍宝鬘》中说:“为度觉醒外道众,满月容颜喜额间,化现天子大自在,是故天王人王您......”文殊怙主上师所著《战场胜利续义明释·普照元音数术水晶明镜》中也说:“观音度母共同所化前,化现大自在天彼天妃。”
三、无爱子
所谓“无爱子”,即遍入天之异名。如《双语对照》中所说:“梵语的‘那罗延(Narayana/ནྰ་རྰ་ཡ་ཎ།)’,即‘罗斯亚帕塔耶那那罗延(rasyapattyananarayana/ར་སྱ་པཏྟྱ་ན་ནྰ་རྰ་ཡ་ཎ།)’,意为父亲无爱之子,因此称为‘无爱子’。”要知道遍入天父亲的名字是诺拉(ནྟོར་ལྷ།意为财神),或安迦昂坚(ཨཎ་ཀའི་རྔ་ཅན།),意为“一位精湛的乐师”。因此,所谓的“无爱”,应当理解是其名字之一。炯丹热拉所著《宗派解说》中云:“《遍入天五相论》里写到其别名亦称‘财神子’。”
文殊怙主萨迦班智达说:“那罗延,即人乘之意,然应译作无爱子。”也有一些译师将遍入天的异名——那罗延,翻译为“人乘”,但涅塘巴洛珠丹巴所作《句藏注释》等中讲到,噶觉二尊(噶译师吉祥积和觉译师龙幢)将其翻译为“无爱子”。也有看到将“人乘”译作“人道”,其意义在《无死宝藏库释·如意牛》中如是讲道:“众人以种种道转变,然真实性道唯一故,那罗延即人道。”文殊怙主上师麦彭仁波切所著《双语对照》中说那罗延翻译作“无爱子”为好。《无死宝藏库释》在萨迦班智达住世时期并未翻译成藏文,但后来翻译的这个译本中,也说对过去译师们将此译作无爱子极为认同。《分别炽然论》中也明确说道:“无爱子,即遍入天之名。”
《那罗延天所问圣大幻化母得胜陀罗尼》中讲到:世尊住金苑山顶多闻子殿中时,遍入天恐被非天斗争所败,诣来佛所祈求庇护......放置螺、轮、杖、花鬘后,由从座起顶礼转绕,等等。竹康活佛丹增秋吉尼玛说:“此处的遍入天,即须弥山上三十三天的主尊——大自在天、遍入天、帝释天王中的近王遍入天。如今大多数新旧密续中,共称能作为护法的星曜遍入天,说的是非天之王——食日月的罗睺罗,因此不要错认为一个。”
四、千目帝释
所谓“千目帝释”,即帝释天王。阿阇黎毗底迦那的著作中说道:“欲界天王耶婆提那迦底(ཡ་བ་ཏི་ན་ཀ་ཏི།/yavatinakati)布施受用之缘——百种如意宝,从中上供百百种受用,下施百百种受用之故,称名‘百施’。”《无死宝藏库释·如意牛》中记载:“因为往昔与乔达摩仙人之妻萨哈斯罗萨(ས་ཧ་ས་ཀྵ།/sahasraksa)——无犁女交合,而遭到仙人诅咒,所以生出千眼;又或是拥有一千位犹如眼目一般的大臣仙人,故称名‘千目帝释’。”
另外,《词藻学论典·智者耳饰》中云:“有帝释天王与帝释二者,帝释天王为三十三天之主,帝释乃东方护神。”如是说到了帝释天王和帝释,其中的帝释,即是指算作帝释、火神、阎罗、罗刹等十方护神中的帝释。有言其乃帝释天王的化现,并且守护须弥山之东方。此处所说的“千目帝释”,是帝释天王,也就是三十三天的天王帝释。
我等殊胜导师释迦佛诞生时,帝释天王以甘露请佛沐浴;世尊长大时,帝释天王劝请出家;世尊正式出家时,帝释天王在前方引路;世尊需要草垫时,帝释天王从醉香山取来一捧如棉花般触而生乐的草垫,交给名为扎西的卖草人献上;世尊示现身患风湿时,帝释天王从阎浮树附近的诃黎勒(诃子)园中,采取了色鲜味美的诃黎勒献上,由此世尊疾病康复;世尊濯洗完麻布衣服后,示现找不到铺晒之处时,帝释天王从一山岩取来一块宽广平坦的大石献上;世尊成佛后帝释天王请转法轮等,如是帝释天王对殊胜教主作了广大的恭敬承事。不仅如此,世尊佛在南方婆罗门城庵摩罗林北方德诃王山的岩洞中入火界定时,帝释天王已现五衰没相,寻求救护而来到佛前,经过一番问答后,最终得法眼净。并且世尊佛临近涅槃时,语重心长地告帝释天王,我将右边上颌一颗牙舍利赐予你,你在天界建造佛塔后作供养,将得无穷尽之福德。此等情形于《大般涅槃经》中有所宣说。
帝释天王的名字,也称为“乔尸迦(kaushika)”,以其所请世尊佛宣说之经典,藏文《甘珠尔》中也有部分收录。
五、持国天王
所谓“持国天王”,即四大天王之一——东方守护世间的持国天王。《广大游戏经·吉祥颂》中云:“盛誉护世间,居住东方埵,名持国天王,乾闼婆之主。”如是所说于须弥山东方统领乾闼婆而住。别名又称“持地者”,居处名为“持国”,王妃金刚普作母,以及眷属五髻乾闼婆、大力、乌钵罗等围绕,如是在《圣无能胜白伞盖施食仪轨》等中有宣说。
由大班智达米扎佐格口传,译师香巴华翻译的《持国天王修法窍诀》中,极力称赞了持国天王的威神力。噶旺耶波朗巴所取伏藏《衮波持国酬补祈祷·摧毁一切魔军》中亦云:“往昔拘尸那城中,其余护世难遮退,无数魔军您遮退,天众奉尊我称赞。化身释迦能仁前,誓护眷众持教者,守护人类世间界,大护法神我礼赞。您为护持因圣教,身色洁白披银甲,寂严双手持琵琶,护三藏教我礼赞。您为护持果圣教,身青安住降魔地,调伏凶恶持琵琶,护续部教我礼赞。您为遮退敌方战,骑身棕黄白蹄马,身绿奏乾闼婆琴,遮退外敌我礼赞。您为护持大密教,身红炽热洋铜色,一面四臂骑大象......”如是所说,对于安住无量随机调化形态之自性的情形广作称赞。
六、增长天王
所谓“增长天王”,即须弥山南方守护世间的增长天王。《广大游戏经·吉祥颂》中云:“盛誉护世间,居住南方埵,如是天王主,称名圣增长,彼鸠槃荼主。”如是所说于须弥山南方统领鸠槃荼眷众而住。有王妃金刚供献母,以及眷属颈严鸠槃荼、普天、瓶腹、胜欲等,如是在《圣无能胜白伞盖施食仪轨》中有宣说。据说其居处名为“增长”。
增长天王欢喜歌舞,并且王子众多,此情形于《佛说毗沙门天王经》中云:“南方世界有鸠盘拏主名尾噜茶迦......统领眷属鸠盘拏众恭敬围绕,歌舞作唱而受快乐,有九十一子同名帝释,有大势力勇猛暴恶......”《大会经》中也有与此相同之说。同样,南方的护世增长天王,摧毁魔军,安住具足勇悍、大神力、大神变自性之情形,噶旺耶波朗巴所取伏藏《衮波持国酬补祈祷·摧毁一切魔军》中云:“可怖罗刹忿怒相,一切黑方尽消灭,护世大力具神变,增长天王我礼赞。”
七、龙王广目天
所谓“龙王广目天”,即西方守护世间的广目天王。《广大游戏经·吉祥颂》中云:“盛誉护世间,居住西方埵,彼乃众龙主,如是天王主,当知名广目。”如是所说于须弥山西方统领龙眷而住。有王妃金刚能醉母,以及眷属龙王大莲花、无热、光明王、射雷电等,如是在《圣无能胜白伞盖施食仪轨》中有宣说。据说其居处名为“种种色”。
所谓“龙王”,是诸龙族之王或领主之意。一般而言龙有四种,《解深密经疏》中云:“一者天龙持天宫殿令不堕落,二者人龙兴云致雨,三者地龙持地及海,四者王龙守王宝藏。”此处所说的“龙王”,是因成为四种龙中天龙之王而命名。所谓“丑目”,因这尊天王眼目之中有难忍之毒,故如是称名。《清净恶趣续注释·庄严之花》中云:“彼目中有视毒,乃诸龙之王,故有蛇头。”此外,印度的云努扎巴堪布所著《文殊真实名经释》中讲道:“往昔诸天子天女经过商议,搅拌大海时,出生了五种毒——乌毒、宝毒、齿毒、视毒、闻毒,丑目天王担心其中的齿毒会给有情带来损害,便自身饮下,以致肉眼成盲,所视一切皆生损害。”
无论如何,有历史记载,世尊佛一并消除了西方护世丑目天王与北方护世多闻天王的眼毒,令其触感安乐。具体而言:尔时,凡是西方丑目天王所视一切,皆生疫病、霜冻、冰雹、锈病、噩兆等;凡是北方多闻天王所视一切,皆被焚毁、烧焦,对一切有情带来极大损害,两位天王向世尊佛禀告道:“我们二人并非故意令眼目如此,而是业力使然,对诸多众生造成了极大损害,因此请赐予一个息灭这些眼毒的方法。”世尊告曰:“善男子们,有方法,加持即可。”于是世尊佛在西方丑目天王头顶放置一座舍利塔,于多闻天王手中放置一座黄金塔,并以谛实语安慰道:“若能四时中对此二塔恭敬承事供奉,将远离身之过患,息灭眼毒。”从此以后,两尊天王眼患彻底康复。《敦煌古文献·佛塔缘起与利益》中如是记载。
八、多闻天王
所谓“多闻天王”,又名“多闻子”,即北方守护世间的多闻天王。《广大游戏经·吉祥颂》中云:“盛誉护世间,居住北方埵,如是天王主,骑人名丑身,夜叉众之主。”如是所说于须弥山北方统领夜叉眷而住。有王妃具鬘明母,以及眷属夜叉持喜、恶目、日狮等,如是在《圣无能胜白伞盖施食仪轨》中有宣说。《德俄法源》等中讲到,其示现为金刚手菩萨之大臣相。多闻天王的居处乃柳叶宫,炯丹热拉所著《阿毗达磨注释》里引用《佛说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中所说,此柳叶宫乃密主金刚手菩萨的居所。噶陀仁增钦波等认为,多闻子的居所柳叶宫与密主金刚手的居所柳叶宫,二者虽名字相同,然意义不同。
此天王名称“多闻子”的原因,有言是因为梵文“毗沙门(བཻ་ཤྲ་ཝ་ཎཿ/vaisravana)”,意为多闻子,即多闻仙人之子,故如是称名;又有说其乃天人苦行者多闻和吉祥天女之子,由父亲之名而如此称名;又有说其父取名“多闻”,因为虽是一位耳聋仙人所生,但其耳根不仅无碍,还听闻众多之音,以此原因如是称名。多闻天王的异名,也称为成有者、休息者、护住处者、丑身者等。如此一一称名的原因,布顿大师所著《多闻天王赞文·令王心喜》中云:“大天多闻之仙人,修持苦行安住时,吉祥天女共诞您,又名成有我敬礼。四大天王等诸天,授三有王献柳宫,赞称您为多闻子,多闻之子我敬礼。非天罗睺天斗时,山腰休息威严赫,赞称敬礼休息者,名休息者我敬礼。颈鬘军夺天宫时,披甲骑狮护天宫,赞称敬礼护处者,护住处者我敬礼。野蛮军夺天宫时,您身青色威光炽,称此丑身降我等,名丑身者我敬礼。”当如是了知。
据说上述四大天王的居所,在须弥山第四层上。《毗奈耶杂事》中讲到,外围山上亦有手持金刚、身穿青衣的四类天王居住。
往昔迦叶佛时期,此四大天王分别是名为“众生王”和“顶髻王”的迦楼罗两兄弟,以及名为“息”与“大息”的两龙王。(据说是因为两条龙吃了金翅鸟之子)彼时,两只金翅鸟对二龙王作损害,龙王逃至地下,最终为了从生命的怖畏中解脱,而前往迦叶佛前寻求庇佑,佛以大慈悲将它们从金翅鸟的怖畏中救护,令其归依、授其学处。以此之力,犹如风吹须弥山般,两只金翅鸟无法损害,由此深感稀有,问其缘由,二龙王将事情坦言,二金翅鸟亦生信心,在佛前归依受戒。彼等发愿以在迦叶佛前受戒之善根,未来成为护世四天王,并且为释迦佛之主要眷属。某时发愿之果成熟,于释迦佛教法中,息龙王和大息龙王成为持国天王与增长天王,众生王和顶髻王成为广目天王与多闻天王。他们成为四大天王后,作了许多报答我等殊胜导师恩德之事,也就是首先在世尊入胎、降生、受乐、住王宫时,四大天王无有放逸地守护;在世尊逃离王宫出家之时,四大天王高举马蹄,从空中将王子迎请至宫外;在世尊苦行之时,四大天王日夜巡护,等等。并在世尊现证成佛后心想以何乞食时,四大天王奉上金钵,祈求慈悲我等而纳受,然佛不受,四大天王复次展转奉上银钵、琉璃钵、水晶钵、冰珠钵、石精钵,佛悉皆不受。最终多闻天王告其他三位天王,有授记曰向如来奉上四石钵,故理应奉上此钵。其他三位天王听后,一同奉上四个与往昔诸佛之钵形状相同的石钵,世尊佛一一纳受后,次第相重,加持合成一器后受用。如是在《方广大庄严经》中作了宣说。
以奉石钵之善根,佛授记四大天王将成法器,从此以后为了守护佛宝、法宝、四众眷属而常随行。佛付嘱正法之处,主要也是四大天王。具体而言:彼时佛想若圣教唯交于天人,天人有放逸之过,唯交于人,人有短命之过,因此需交于二者。此时四大天王降临佛前,各自以谛实语立誓守护佛之圣教,与此同时托付彼等,佛告四天王:我将涅槃,未来末世五百岁,圣教近灭时,此世间出现多行非法、诸比丘亦疏于戒律、罪业深重者摧毁经殿佛塔等、屠杀僧众等,饥荒、瘟疫、战乱等损害不断之时,汝四天王应联合爱惜而守护圣教宝。世尊佛立此遗教后,四天王依佛付嘱,亦以天人之谛实语直言,立誓守护佛之圣教。
如是上述大梵天王、大自在天王、遍入天王、帝释天王、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多闻天王所持之不同手帜,本《圣八吉祥颂》中云:
轮三叉戟及短矛,金刚琵琶剑塔幢,
如是八种手帜中:
一、宝轮
所谓“宝轮”,即大梵天王之手帜。克什米尔国王师利诃梨萨所造《世尊晨朝赞》中讲到大梵天王手持净瓶;《一切曼陀罗总集仪轨秘密续》中说大梵天王手持莲花;阿阇黎桑吉松瓦所造《清净恶趣续释》中说大梵天王手持珍宝,有如是等诸多不同讲述。然而,如印度的阿阇黎根噶酿波所造《清净恶趣威严王续注释·庄严饰》中云:“背绘梵天王,左手持宝轮”。此处大梵天王也是手持宝轮。
二、三叉戟
所谓“三叉戟”,即乐生或大自在天之手帜。其梵文音译为“咥哩首罗(ཏྲི་ཤུ་ལ།/trishula)”,译成藏文即短矛三叉戟。《清净恶趣威严王续注释·庄严饰》中云:“前方绘勇士,自在持三叉。”阿阇黎希绕果恰所著《胜天赞释》中讲到大自在天王手持三叉戟。脱准珠杰所造《一切之智对照自在法赞文》中也有:“具三叉戟自在天。”如此等所说般,其历史若结合吠陀典的故事而言,大自在天焚烧三层城市,天人祈请大自在天时,携带仙人达德则(ད་དི་ཙེ།)的灵骨而来;龙携带成为曼陀罗之基的龟顶骨而来;人携带金刚而来,以此三者为三叉而制作成兵器,如是情形于《胜天赞释》等中有所阐明。
三、短矛
所谓“短矛”,即无爱子或遍入天之手帜。《吉祥大黑火焰鬘续》等中讲到,遍入天勇猛象征的五种手帜中,有一支名为“具力”的矛。文殊怙主上师所造《遣除丹秋疑惑论》的结尾偈中也说,遍入天手持短矛。
然而一般来说,《降魔续》、《吉祥金刚空行续》、阿阇黎希绕果恰所著《胜天赞释》,以及阿阇黎根噶酿波所作《清净恶趣威严王续注释·庄严饰》和《清净恶趣续解说》等中,均讲到遍入天手持宝轮,这是佛教和外道共同盛行的说法。
四、金刚杵
所谓“金刚杵”,即帝释天王之手帜。由于帝释天手持金刚杵的缘故,《广大游戏经》中称其“金刚持”。金刚杵亦有诸多种类和形状,一些诗词典籍中,帝释天持百股金刚杵的这种说法非常盛行,然而显经密续中如此之安立极其罕见。但是帝释天持三股金刚杵的情形,在《清净恶趣威严王续注释·庄严饰》中有明显讲述,持千股金刚杵的依据则源于《正法念处经》。
无论如何,帝释天的手帜金刚杵,显示为兵器的形状,顶角尖锐,此情形从众多词藻学教典中帝释天手帜的异名——“能刺”、“具刺”等便可明知。不仅如此,《吉祥金刚藏续》中亦明显说道:“帝释金刚如兵器”。《种种词藻显明》中在讲到帝释天手帜金刚杵之异名时,也称其为“棍身”,因此我认为手柄是否是棍棒的形状。
五、琵琶剑塔幢
所谓“琵琶剑塔幢”,即四大天王之手帜。此四手帜的象征义,密咒士释迦华依照班智达格日迦达和布玛莫扎的印度教典所著的《顶髻大白伞盖佛母灵器仪轨》中讲到:持国天王之手帜琵琶,象征大悲;增长天王之手帜宝剑,象征彻断三毒;广目天王之手帜蛇索,象征威力圆满;多闻天王之手帜吐宝兽,象征珍宝之藏。如此具足柔且软、猛且利、勾且摄、增长且满愿之自性,依次对应象征拥有成办息、诛、怀、增事业之圆满神力的手帜。
三域增上妙吉祥,八护世间神前礼。
所谓“三域”,就是地下龙世间、地中人世间、地上天世间,即世间界三地;又或者如《正法念处经》中所说三世界——欲界地、色界地、无色界地。能令如是三地中善妙吉祥圆满无尽增长的八护世,也就是上述大梵天王、乐生大自在天王等八神。
于彼等称作“护世”的原因,阿阇黎毗底迦纳有言,是由于忆念起往昔所立誓愿,而在器情世界各方未坏尽之间守护世界安宁。如何守护的情形,在《佛说不思议秘密大乘经·护世间品》中说到,世尊赐教四天王,当以十善、八法、六法、四法、二法、一法护世,护世八大天王依此守护世间即可。经中云:“尔时护世四大天王,前白佛言:‘世尊,我等四王皆名护世,当以何法而能护世?’佛告四大天王言:‘汝诸仁者,当修正法行即能护世。其正法行者,所谓十善。何等为十?一者不杀;二者于自富乐而生喜足无其分量;三者于他妻室不起染污;四者不破他众;五者不出恶言;六者所言如实;七者言无绮饰;八者于他富乐无所希望;九者止息嗔恚;十者正见清净。诸仁者,此十善法乃能护世。复有八法而能护世。何等为八?一者如说能行;二者于一切处尊重师长;三者顺行正道;四者心意质直;五者心常柔软;六者于一切众生常起慈心;七者不作诸罪;八者集诸善根;如是八法乃能护世。复有六法而能护世。何等为六?一者行慈身业,于师尊所及善知识同梵行者乃至一切众生,悉起尊重爱乐意念,是为第一身业和敬。二者行慈语业,于师尊所及善知识同梵行者乃至一切众生,悉起尊重爱乐意念,是为第二语业和敬。三者行慈意业,于师尊所及善知识同梵行者乃至一切众生,悉起尊重爱乐意念,是为第三意业和敬。四者依法所得一切利养少略乃至钵中之食,与彼知识同梵行者,周普均平等同受用,又复尊重爱乐意念,是为第四利养和敬。五者于戒修法无断无缺圆具无浊,所应受者不生贪取,智所称赞离诸讥毁,以如是等净戒之法,与善知识同梵行者共所修持,又复尊重爱乐意念,是为第五戒修和敬。六者于诸正见出离法中及胜决择分,随何等法修其正行,即当如应与善知识同梵行者共所修作,又复尊重爱乐意念,是为第六同见和敬。诸仁者,此六和法乃能护世。复有四法而能护世。何等为四?一者不贪,以不贪故不堕恶趣;二者不嗔,以不嗔故不堕恶趣;三者不痴,以不痴故不堕恶趣;四者不怖,以不怖故不堕恶趣。诸仁者,如是四法乃能护世。复有二法而能护世。何等为二?一者有惭;二者有愧。具是二法即能护世。复有一法而能护世。何等为一?谓真实行,以真实故即能护世,又复善语又无谄曲,此等一法皆能护世。诸仁者,如是等法汝等勤行即能护世,自能护已复令他人亦能护世。”等等,当如是了知。
有云,如法护世之果,即现风调雨顺、庄稼丰收、人们自然行十善之圆满吉祥等。《金光明经》中云:“生于慈心安乐之心,不诤讼心,不破坏心,无系缚心,无楚挞心,各于其土自生爱乐......此阎浮提安隐丰乐,人民炽盛大地沃壤,阴阳调和时不越序,日月星宿不失常度,风雨随时无诸灾横,人民丰实自足,于财心无贪吝,亦无嫉妒等行十善。”
所谓“礼”,即敬礼此八护世,与《圣出生如来三摩地力琉璃光陀罗尼》中所说“敬礼十二夜叉大优婆塞”等相同。那么有人问:“《妙臂菩萨请问经》中云:‘又不得礼拜大自在天,及日天月天火天那罗延天,设使遭其苦难亦不应礼拜,彼诸天等所有教法不应持诵亦不应供养行彼法人。’如是所说,已入佛门归命三宝之人,不应礼拜仍在轮回中流转的大梵天、帝释天等,不是吗?”
确实如此。然而迦兰多罗的阿阇黎迦玛抵努帕所造《清净恶趣续仪轨广释》中引用《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的圣教,证成了此处所说的八护世,乃世尊加持故现为世间之相,然实则为出世间,因此无有过失。“此处所说”这几个字有否定意义,因为否定了同名诸天中众多真实流转轮回的世间凡夫。印度诸多智者所造《文殊真实名经释》中讲道:“梵天愚痴深重,指使损害愚痴旁生而行祭祀,被真实愚痴烦恼所愚蒙故。”又有记载:大自在天携无量眷属从须弥山东北隅九层头颅城中,常时散播夺取众生性命的种种人病、畜病,至尊文殊得知后化现不动佛天众,将彼等调伏,等等。同样,胜天论师说道:“大自在天具三眼,然而不见真实性,帝释天王具千眼,然亦不见真实性。”《分别炽燃论》中例举了无爱子或遍入天抢夺一万六千女子,以及于四个月中熟睡等的公案,讲述了其具有猛烈贪欲和大愚痴等的情形。如所说般符合实情之故。有言依于如此原因,将诸天王作为颠倒世俗和杂染烦恼的象征后,压伏于本尊喜金刚等之足下。《无上词藻续》中云:“观想八护世,被压伏足下。”如是讲到金刚顶髻、金刚灶合等八忿怒尊足下压伏八护世间,等等。
总的来说,此三千大千世界中,梵天、大自在天、遍入天、帝释天等有百千万俱胝数之多,因此不能将凡是同名的所有诸天都视作同一尊。不仅如此,从一个世间界来说,彼等天王也并未超越有为法无常之自性故,寿终后便会离去,因此虽然同名,但非一个天人之体性,所以看起来会有恶劣、贤善种种情况。不仅佛教内道的教典中如此安立,承许自在天和遍入天等为常有的外道吠陀典中,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遍入天有一个名为“不灭”的眷属,由于他侵犯了恶处仙人,致使仙人愤怒而诅咒,由此遍入天自身在茂密的丛林中身体倒地,伸出的脚拇指不停晃动,一个老猎人将其错认为是野兽晃动的耳朵,以箭射之,遍入天由此丧命。对此,《胜天赞》中云:“老人箭射遍入天。”同样,珠巴桑吉多杰的问答录《能显光巴扎画》中云:“经中说顶生轮王在天界期间,有一百一十四位帝释天离世,因此明显有诸多帝释天。”如是所说,帝释天的一个宝座上,轮换了许多位帝释。我认为由此便可得知,即便是同一名称也有诸多别别相续的天王。因此,并非对凡是拥有梵天、大自在天、遍入天等名称的天人都可以敬礼,然而如上述所说,他们当中也有众多佛菩萨的化身,乃应敬礼之无上福田故,应当注重分辨。《华严经》中云:“普云音梵王,得入诸佛一切音声海解脱门;普光明梵王,得随一切众生品类差别皆现前调伏解脱门;光耀眼梵王,得于一切有无所著、无边际、无依止、常勤出现解脱门......”不仅如此,教典中说到此处的八护世之一——大梵天、乐生大自在天、无爱子遍入天三尊,实际是三怙主显示为护世之相。同样,正如上述所说,有世尊佛在南方婆罗门城庵摩罗林北方德诃王山的岩洞中入火界定时,令帝释天得法眼净的公案。不仅如此,《佛说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中云:我等导师转生为妙眼帝释天时,为了从病苦中救度瞻部洲众生,变身为名善寂的男子,以其身肉悉除一切病苦。以及《律本事》中讲到,释迦佛在缓流河边为眷属众以一法音宣说种种法音之时,四大天王得法眼净,明见真谛。《明咒之王大孔雀佛母续十万释》中说四大天王亦住一地。其他一些论典中也有讲到彼等安住八地。因此,对于此处所说的八护世敬礼,不仅没有违背归依学处的过失,还是会获得不可思议的殊胜利益。
乙六、成就所欲之吉祥善愿
愿我等今所行事,息诸魔障及恼害, 增德如意成所愿,吉祥善妙悉圆满。
《圣八吉祥大乘经》中云:当知无论做任何世间之事,若能先持念此诸名号,则所行之事皆得增进而无损耗等。如是所说,祈愿我等当今行任何如法之事,一切违缘障碍和恼害悉皆息灭后,宛若如意树和摩尼宝王一般,所欲善果满愿之吉祥增长,诸行事者心中一切所想之事,均无勤而如意成办。
所谓“魔障与恼害”,其中的“障”,一般来说多理解为障碍之义,正如《律本事》中云:“即刻我欲于彼作障碍。”以及《般若十万颂》中所说:“成菩提障碍之诸他法,亦当作意。”同样,所谓“害”,《正法念处经》中云:“若有财物,一切坚固,不失不坏无能劫夺,王贼水火,诸畏皆离。”又云:“如是等人,悉皆坚固,无人能坏,王及怨家恶兄弟等,不能破坏。”如是所说,从广义而言,理解为由人和非人所带来的一切违缘障碍。然而若“障”与“害”二者并用时,所谓“障”,即如大阿阇黎跋底迦那撰著的《施食注释》中所言,理解为饿鬼等非人一类的障碍;“害”则如《本生因缘》中讲到的那样,理解为国王以及代替国王的大臣之害等,由人之原因带来的阻碍。
“吉祥善妙悉圆满”,即以吉祥祈愿来成就上述所欲而结尾。也就是行持任何福德善业时,都需要诵吉祥句与谛实语。《天子请问吉祥偈》中云:“若所求善事,诸天及人众......当诵诸吉祥。”如是经中有明显宣说。又有,世尊在殊胜山吉祥积殿花积园中莲花坐垫上,为一千零八吉祥眷属说法时,此阎浮提一切众生,以善恶业或福业、非福业的增长力,生出吉祥和不祥二者。此中所谓之“吉祥”,当理解为初中后之善、吉祥、善缘,以及过患皆除、善德皆聚、福德皆增等,如是于《圣吉祥积经》中有宣说。特别是《文殊真实名经》中所谓之“吉祥”,经云:“解法赞叹现吉祥,吉祥之中最吉祥,吉祥名称善名称。”意思是说从知解实相甚深法义中,今生出现吉祥,诸后世之中亦出现吉祥与安乐,不仅如此,一切吉祥中最殊胜之吉祥,即以自身现前、究竟之所欲圆满的吉祥名称,以及他人福德增上之善因自性的吉祥善名称摄持群生之心,并以此之力令诸众生入于善道,等等。如是所说,当知解法即吉祥基道果之精髓。
所谓“善妙”,要理解为与现前和究竟之善聚相关的诸贤妙事,即福德、威慑、善名、权势、智慧等世间诸圆满,以及信心、戒律、布施等圣财之类的出世间一切圆满。生起如此殊胜善妙胜德的补特伽罗之特性,即《成就善妙颂》中云:“世间遍知前,天人诣拜会,吾请佛演说,常时善妙者,圣眷听闻彼,世尊作授记,以此皆善妙,天人汝谛听。”之后赐予善说道:“所谓‘善妙’,即具足信心、孝养父母、三门戒恶行、具足于一切魔不乱之心,以及修习圣道八支之补特伽罗。”
上述善妙圆满之胜德,《大千善摧经·吉祥愿偈》中说到:诸佛之无上神力、缘觉之威德、舍利弗之智慧、目犍连之神通、阿那律之天眼、阿难陀之多闻、梵天王之慈爱、帝释天之权势、诸护世之守护国界力、大自在天之力......此等可以为例。以此类推,当结合无余一切有寂之无量善事,或所有无尽善妙胜德之义而了知。
甲三、末义分二:一、利益;二、后跋
乙一、利益
起时念彼成诸事,卧时诵此见善梦, 战时诵此胜诸方,行事诵此遂心愿。 平时诵此福寿吉,善妙圆满如意成, 净诸罪障成增上,决定胜义佛所言。
如是世尊佛何处所言?于《圣八吉祥大乘经》中云:夜晚睡眠时,汝当念诵此诸名号,晨起时亦当念诵,行一切世间事亦当先念诵此诸圣号而作,将得增进而无损耗,当知如此。吾等若持此诸名号,睡眠中无罪恶之梦,吾若入挥举兵器之沙场,众兵器亦无法击中身体,等等。详细可从本经中了知。
乙二、后跋
火猴年五月初三良辰,文殊欢喜金刚(麦彭仁波切)觉海中所出之珍贵宝珠璎珞。愿吉祥!
此义易懂。
结语
吉祥如意光明盛满愿, 吉祥八组多类作划分,
吉祥善妙教典如意宝, 吉祥句义略释之善根,
愿寂清凉利乐之晨曦, 地域福德东山顶上升,
自由安乐日轮之笑颜, 利乐光辉照耀疾速现。
愿群生界福德空中行, 稀有佛教金刚之日轮,
放射无量瑞相吉祥光, 永不隐没恒常中明显。
愿有寂之善妙吉祥德, 吉祥花纹妙相遍环绕,
大海锦衣稀有此大地, 器情世间吉兆皆增上。
愿持善说甘露之吉祥, 善缘妙法大梵之歌声,
福德妙音吉祥之音韵, 圆满周遍世界诸方域。
吉祥文殊怙主麦彭尊, 吉祥谛实之语发弘愿,
吉祥所求果实不空耗, 吉祥遍满三地愿降集。
如是几年前本人游览北极冰川期间,在邮轮上空闲时稍作撰写,彼时里已完成过半,本想继续写作,然而因自身诸多放逸而搁置,以致于暂时耽延。最近在自己的提醒下,藏历十七胜生火鸡年三月五日,业力所迫之懈息者——丹增嘉措于南方海滨某一酒店中,撰写圆满。愿善妙吉祥!
- 作者:愿觉 འཇིགས་མེད་རྡོ་རྗེ། JigmeDorje
- 链接:https://yuanjuebd.top/article/sbjxsskqbq3
- 声明:本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