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page icon
本栏目将更新笔者学习雪歌仁波切所讲解的《摄类学》所作的笔记,旨在促进自己学习进步,如有错谬祈请斧正。
 

1.x

1.0 学习基础课程的目的

摄类学、心类学、般若七十义、地道建立等都是基础课程,学习这些基础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将来更好学习《广论》(即宗喀巴大师所作《菩提道次第广论》)
《证道歌》中说,《广论》是宗大师将五部大论按照阿底峡尊者《道炬论》的次第所编写的著作,因此《广论》其实是五部大论的结论,并且加以修行次第。
但是如果不了解五部大论,不了解基础课程,不懂《广论》背后的原理,那么将无法对《广论》中的结论产生定解,心田无法真正受到妙法滋润。
因此必须学习摄类学等基础课程,基础课程中,与逻辑有关的摄类学(理路、因明)、心类学又尤为重要。

1.1 《广论》、五部大论、基础课程之间的关系

基础课程→五部大论→《广论》
基础课程和《广论》并非没有关系,虽然为间接关系,但是也和《广论》中所说道次第相关。以摄类学为例,所有的佛法修行都离不开合理的推理、分析,因此道次第实则和摄类学紧密相关。

1.2 逻辑推理以陈那和法称为主

印度二胜六庄严中,深见之代表为龙树与圣天,广行之代表为无著与世亲,戒律之代表为功德光与释迦光,逻辑之代表则为陈那和法称。
所谓摄类学,是三大寺为了方便学习逻辑推理所设的课程,所“摄”之内容即法称《释量论》等七部论典中的精华

1.3 为什么要学习摄类学

  1. 所有的佛法学习都需要以逻辑分析,逻辑方面论著最圆满的就是法称论师,而初学者直接学习法称论师的论典过于困难,因此需要学习含摄法称论师思想精华的初级课程摄类学。
  1. 往后学习四部宗义时会接触非常多的名相,如果不了解则无法学习,而摄类学将这些复杂的名相解释得很好。

1.4 学习重点以“了解名相及定义”为主

初学者学习的重点
  1. 有耐心
  1. 了解名相及定义
    1. 必须对每个名相以及其定义做到知晓,最好能够背诵,这样才能保证每个人的理解不乱。如果对名相的理解都不同,那上师传法也是鸡同鸭讲了。
暂时不需要研究法理(也就是想“我要怎么修行?法理要怎么理解?”),这还太高深、并且容易乱,目前只需要记忆、背诵名相以及定义。

1.5 应有的学习心态

应该保持“努力学习并且以此功德供养佛菩萨及传承上师”的心态,虽然摄类学有难度,但是这种学习就有很大的功德,等同于诵经,甚至比口念心不念的诵经更加有功德。
保持这种心态,就可以在学习的同时积累资粮。
《四圣谛》讲记连载(一) | 雪歌仁波切《藏语口语 བོད་སྐད་སློབ་དེབ།》第三课笔记
Loading...